【大紀元2019年05月08日訊】在美中貿易談判接近尾聲之際,再度出現變局。台灣因為產業發展與中國大陸極為密切,成為這波關稅戰受波及對象。台綜院就指出,美中關係糾葛,短時間內難以完全解決,將是一場持久戰。學者認為,台灣必須強化內需市場引擎,降低外貿衝擊影響,也配合台商回流投資,形塑產業升級。
美中貿易戰升溫,美國將在這週五拉高對中國進口產品關稅至25%。在中國大陸布局的台商,如果出口到美國,不免受到影響,真得當心衝擊!
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林祖嘉:「從賣到大陸的電子零組件,再轉出口到美國,這一塊間接出口的部分,其實受到很大的影響。未來這個狀況一定會再擴大,所以對我們出口一定會不利。但是同樣的也會有更多的台商想要回台灣,所以政府現在要趕快做的就是,比方說把我們的五缺的問題趕快解決,土地問題趕快解決,可以讓更多的台商進來。」
美國對中課稅第二波2000億商品,涵蓋5745項,台商生產的棉及人造纖維、工具機、路由器、網通設備,都在其中。經濟部也評估,部分台灣產業有轉單效應:包括手工具、螺絲、螺帽、滑軌、馬達、鋼鐵、汽車零件、蓄電池、變壓器、光學產品,有利MIT(台灣製造)產品出口。
工商協進會副秘書長邱一徹:「就是我們的廠商,都是非常有機動性的。他們會自己調整,那當然這個(關稅)衝擊,短時間之內會是免不了的。但是我相信長期來講,大家還是會調整過來。」
不少台商已經著手供應鏈調整,學者建議,全球貿易萎縮同時,台灣應強化內需市場動能。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如果出口萎縮的時候,那台灣又沒有甚麼替代方案,恐怕就是從擴大內需開始著手。包括節能減碳、觀光、前瞻基礎建設。這個制度是有必要的,因為利用內需的擴大,來彌補一些出口可能萎縮的一些衝擊。」
行政院方面也定調,將陸續透過電動車補助、國民旅遊補助、節能家電補助、鼓勵柴油大貨車汰舊換新,擴大內需刺激市場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