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列女傳‧鄒孟軻母】

「孟母教子」過了二千年 仍舊是典範

文/杜若
西漢劉向《列女傳‧鄒孟軻母》插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36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從戰國時期到今日,中國經歷了二千多年,期間湧現出許多精英人物,燦爛得猶如星河。孟母教子的故事,能從精英濟濟的青史中脫穎而出,成為史上璀璨的教子之星,一直照亮了數千年。

今天,我們分享幾則孟母教子故事,看一看她如何言傳身教,教育孟子的。

《Myths & Legends of China》中的孟子畫像。(公有領域)

孟母三遷 擇鄰而處

孟子小時候,他的住家附近有一片墓地。孩子們時常看到送葬、弔喪的人群。耳聞目睹得多了,漸漸地小孟子和夥伴們爭相玩起送葬的遊戲。孟母看在眼裡,心裡說道:「這不是我的孩子應該居住的地方。」於是帶著孟子離開了,搬家到熱鬧的集市旁。

每天,人們在集市上吆喝叫賣,好不熱鬧。小孩子們都愛湊熱鬧,並且模仿能力超強。於是,小孟子和周圍的孩子們玩起做買賣的遊戲。他們學著街上的商販吆喝叫賣,整日玩得不亦樂乎。孟母看到了,再次嘆道,這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再次決定搬家。或許她覺得孩子還小,灌入太多的利益觀念,並不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吧。

這一次,孟母帶著小孟子遷居到「學宮」旁。學宮,是官方開設的高等學府,教育國子和貴族子弟的場所。

學子們每天學習詩書、禮義、樂舞等等。小孟子天資聰穎,每天耳聞目睹,於是和小夥伴們玩起擺設禮器,學起揖讓、進退的禮義,孟母看到了非常欣慰,終於為兒子找到了一處理想的住地。或許,她希望孩子能多學一些正統的詩書禮義,做人的道理,從小使他打下良好的德育基礎,以便將來在社會上安身立命,能有良好的心理素養抵擋人生的風風雨雨。

孟母三遷,雖然發生在二千多年前,今日看來並不過時。如今很多父母為了子女的成長,竭盡心力選擇學區房。想必與孟母三遷的道理異曲同工吧。

慶誠宮壁畫,孟母三遷。(公有領域)

孟母守信 誠善不欺

有一天,小孟子看到東邊的鄰居正在殺豬,於是問母親:「鄰居為什麼殺豬呢?」

孟母隨口說到:「要給你吃肉啊。」但剛說完,她就後悔了,獨自思量著:「我懷這孩子時,蓆子擺得不正我就不坐;肉割得不方正,我也不吃,他還在母胎時,我就開始教他做人要方方正正。現在他剛懂事,我卻欺騙他,這不是教他不講信義嗎!」於是孟母去鄰家買了一些豬肉,做成美味的佳肴給他吃,以示自己言而有信,不欺騙孩子。

斷杼教子 勿廢學業

西漢劉向《列女傳‧鄒孟軻母》插圖。(公有領域)

孟子在成為天下名儒之前,和尋常的孩子一樣,又淘氣又頑皮。孟子入學後,學了一段時間就乏味了,開始蹺課逃學。

有一天,本該是上學的時間,孟子早早地蹺課回家了。孟母剛要織布,看到兒子回來了,於是關切地問他:「今天學得怎麼樣?」小孟子漫不經心地說:「還和以前一樣啊。」

孟子逃學,學校的課業也沒有長進。於是孟母當著他的面,把織好的布割斷了。孟子恐懼地問母親:「您為什麼這樣做呢?」

孟母嚴肅地告訴他:「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割斷織好的布一樣。」一旦荒廢學業,將來學無所成,就找不到好的工作,不免做些辛苦的勞役。孟母告訴他,作事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將來,不是作小偷小賊,就是被抓去作苦役。

小孟子聽後大吃一驚,從此再也不敢逃學了。或許,他真的明白了,學習就像織布一樣,靠著一絲一線長期積累,才能織成完整的布帛。逃學就像斷機杼,線一旦斷了就無法織布;經常逃學,必會學無所成。從此,他發奮讀書,從早到晚勤學不息。孟母沒有憤怒地打罵兒子,只以實際的例子,讓他從心裡明白半途而廢的後果。內心真的改善了,才能使他走得更長遠。

明 吳偉《孟母三遷》,上海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孟子欲休妻 孟母公允而論

隨著人生軌道的延伸,轉眼孟子步入成年,結親娶妻,人生翻開新的篇章。母親對他的教誨,並沒有終止。

有一天,孟子進入房間,看到妻子岔開兩腿的不雅坐姿,注重禮義的他頓時心中大為惱火,當即轉身離開了,並想跟妻子離婚。

孟母得知此事後,對孟子說,按照禮法,進入房間之前,要先問一聲,誰在屋裡,以表示敬意。將要進入廳堂時,必須先大聲傳話,給屋裡的人打聲招呼,以免冒犯失禮。進入房間後,眼睛要往下看,以免看到他人的尷尬行為,以保存他人的顏面。

孟子進入房間之前,沒有這樣做,所以孟母認為是他失禮在先,怎能責怪妻子呢?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覺得自己確實做得不對,不敢再趕走妻子了。孟母通情達理,化解了這場婚姻危機。

勉勵孟子 踐行仁義

後來,孟子學有所成,成為天下有名的學者,開始推行他的仁政思想,而此時孟母已步入暮年,垂垂老矣。在她的晚年,還有一件事影響了孟子。

孟子曾多次向齊宣王闡述自己的仁政思想,遺憾的是,沒有得到國君的認可。於是他想出國,推行自己的仁政理念,又擔心無人照顧年邁的母親,為此苦惱不已。

孟母看在眼裡,知道他胸懷大志,為了實現他的夢想,甘願放手,於是平靜地寬慰他說:「按照禮法,女子少年時聽從父母,出嫁後順從夫君,夫君死後則要順從兒子。如今兒子已經長大成人,而我也已經老了。你有你要擔當的仁義,我有我要遵從的禮義。」

言外之意,既然你要走一條頂天立地的仁義之路,就要擔當起這份責任,身為母親永遠會支持你。這番話打消了孟子的憂慮,使他心無掛礙地離開家鄉,施展抱負。後來孟子遊歷齊、宋、滕、魏、魯等列國,前後歷經二十多年,受到許多人的尊敬與擁戴。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孟子從懵懂的孩童成長為一代名儒,與孟母對他的教育息息相關。這幾則故事看似簡單,卻代代相傳,成為華人教子的文化傳統,或許是因她的教育理念契合天下父母的心聲吧。

事據《列女傳》卷1、《韓詩外傳》卷9@*#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