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5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Madalina Hubert多倫多報道,蘇明明編譯)多倫多四季演藝中心近日上演普契尼的歌劇《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又叫《藝術家的生涯》)。扮演詩人魯道夫(Rodolfo)的美國男高音格雷羅(Joshua Guerrero)鼓勵人們看歌劇,並稱美妙的音樂會給人帶來啟迪與共鳴。
劇情及背景
《波希米亞人》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之一,自1896年在意大利都靈(Turin)首演以來,已演出數千場。該劇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創作,講述了貧窮藝術家的故事,包括他們的愛情、友誼和掙扎人生。
「這些角色已經受了時間的考驗。他們與普通人一樣,每天為日常瑣事揪心:貧困,要付房租,還要維持生活。」格雷羅說。
劇中講述年輕詩人魯道夫愛上了溫柔的繡花女咪咪(Mimì)。然而,纏綿的愛情故事很快變成痛苦的回憶:咪咪死於肺結核,魯道夫深感愧疚,認為自己太窮,才無法挽回她的生命。劇中還講述了畫家馬切洛(Marcello)和善變但慷慨的穆塞塔(Musetta)的愛情故事。這些年輕的貧窮藝術家們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並一起面對挑戰。
「這是一個關於同情和關愛的宏大主題,它超越了個人的脆弱,因為整體才有力量。」 男高音格雷羅說。
「這部經典歌劇彌足珍貴,音樂美妙動聽,它永遠是歷史上一部最偉大的歌劇。」他強調,普契尼的音樂久演不衰,是因為它對觀眾影響深遠。
「他(普契尼)憑天分創作,音樂扣人心弦,觀眾經常哼唱著劇中曲調走出劇院。」他說。
《波希米亞人》曲調優美,人們耳熟能詳,比如第一幕中的《冰涼的小手》、《我的名字叫咪咪》和《哦,我可愛的姑娘》。
不過,格雷羅最喜歡第三幕的場景,特別是《馬切洛,終於到了那一天》(馬切洛和魯道夫二重唱)和《回到我離開的地方》(咪咪詠嘆調),揭示了人物內心的脆弱。
男高音從外行走上國際舞台
格雷羅曾想做牧師,他在神學院學習時,有一天穿過走廊,聽到合唱團正在唱聖歌,約翰·拉特爾(John Rutter)的《願主賜福保佑你》。美妙的歌聲深深打動他,他也想放聲唱歌。
格雷羅沒學過音樂,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唱歌,但他嘗試後,加入了合唱團。
雖然他後來意識到上神學院不是他的理想,但在那裡,他發現自己對音樂的熱愛,這成為他人生中意想不到的收穫。
格雷羅後來在拉斯維加斯Venetian Hotel酒店唱船夫調;很快又到該連鎖酒店位於中國澳門的新址培訓船夫,在那裡他第一次演唱整部歌劇《弄臣》(Rigoletto)。
之後他返回洛杉磯,在俱樂部巡演,到夜總會唱爵士樂和流行歌曲。經過一系列磨練後,格雷羅參加了洛杉磯歌劇院的青年藝術家課程,得到多明戈(Plácido Domingo)的指導。不久後,在2014年,他獲得世界歌劇聲樂大賽二等獎,這讓他獲得第一份職業合約。
從那時起,這位年輕的男高音開始在國際舞台演唱,包括2018年在加拿大歌劇院(COC)出品的《弄臣》中扮演公爵,如今又在COC製作的《波希米亞人》中扮演痴情詩人魯道夫。
「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歌劇演員。」格雷羅說,他出生在美國一個普通的墨西哥裔家庭,從未聽過歌劇。「這不是我原來想做的事,但我始終敞開胸襟,聆聽人生的啟示。幸運的是,我走通了這條路。」他說,命運的安排,加上自己的努力,使他走上歌唱之路。
數字時代的歌劇
格雷羅認為,觀看歌劇,尤其觀看講述愛情、失落和友誼故事的《波希米亞人》,在當今的數字時代尤為重要。
「我們都應感到慚愧,尤其是千禧一代。我們將自己封閉,躲在熒屏後和社交媒體中,一些人從不願意欣賞這類描繪愛情的歌劇。」他相信,觀看《波希米亞人》會讓人反思和審視自己的人生路。
格雷羅希望能鼓勵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去看歌劇。
「任何人第一次去看歌劇,都會有所觸動,然後會去看第二次、第三次。你去聽一、兩次,聽現場管弦樂伴奏,聽不用麥克風和擴音器的歌聲,你會覺得,哇,人能做到這樣,太不可思議了。」他說。
加拿大歌劇院出品的《波希米亞人》已於4月17日在多倫多四季演藝中心登場,將一直上演至5月22日。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
責任編輯: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