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與國家的命運
一本蒐集了跨越了大約六百年歷史的詩歌記載,也是孔子教學的五經之一的《詩經》也出現在《忠經》的最後一章,用以強調治國中禮樂的重要。《忠經》之《盡忠章第十八》上說:「故明王之理也,務在任賢,賢臣盡忠,則君德廣矣。政教以之而美。(注:君上立教,臣下所敷。)禮樂以之而興。(注:君上制作,臣下所行。)刑罰以之而清。(注:君上恤刑,臣下所化。)仁惠以之而布。(注:君德既備,人懷始康。)四海之內,有太平音。(注:樂至而歌,自然之理也。)嘉祥既成,告于上下。(注:君臣之始於政能,著於群瑞。故其成功可以告于神明也。)是故播於《雅》《頌》,傳於無窮。」強調了國家命運與禮樂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
《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君主接受臣下朝拜,陳述勸戒的音樂,《小雅》則為宴請賓客之音樂。而《頌》是貴族在家廟中祭祀鬼神、讚美治者功德的樂曲,通常在演奏時要配以舞蹈,也專指宗廟祭祀用的詩歌。然與敬神敬德相悖離的靡靡之音則令人頹廢不振,精神散漫,若整個國家瀰漫著這樣的氣氛,則百工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業,那麼離民不聊生將不遠矣!所以一個明智的君王肯定十分重視國家上下階層的樂音歌舞,平民有歌謠,上流社會也有他們的歌舞,都是展現出當朝的思潮與精神狀態。
《韓非子》論君王的十過裡,就提到了可以亡國的靡靡之音。故事裡記載著衛靈公拜訪晉平公的旅途中,夜宿濮水時聽到了從沒聽過的音樂,他趕緊召來樂師師涓命其譜寫下來。為此還多耽擱了一天,讓師涓能將該曲練習熟悉之後,好去跟晉平公獻藝。晉平公在施夷台上擺酒設宴款待衛靈公,師涓也獻上了新曲。但是,萬萬沒想到,曲子還沒彈完就被晉平公的樂師師曠給制止了。
師曠雖然目不能見,自稱盲臣,但他的聽覺也似乎比一般樂師還靈敏,其精通音律之能,可明辨正邪。他為何在兩國君主的宴席上制止訪國樂師師涓的彈奏呢?因為他聽出來了,那首所謂的新曲其實正是紂王時代音樂家師延的作品,還斷言此曲必然是於濮水旁聽到的,這是怎麼回事呢?那麼我們得來說一說師延的事蹟了。
《拾遺記·殷湯》是這樣描述師延的,說他「精通陰陽,曉明象緯,自上古伏義以來,世遵樂職。到了殷商之時,總修三皇五帝之樂。他彈奏的弦琴樂音可以讓地神出來聆聽,吹奏玉律的時候,眾天神紛紛降臨。在軒轅黃帝的時代,已經年歲數百,他能辨聽眾國的樂聲,就能知曉該國的興亡。夏朝末期的暴政讓他帶著樂器投奔殷商。但商朝紂王後來卻沉溺於淫聲魅色,而且把彈奏清音雅樂的師延拘留獄中,想處他以極刑。師延在獄中彈奏起了清商、流徵、滌角之音。但紂王不但不醒悟,反而說出了嫌棄的話:「此乃淳古遠樂,非余可聽說也。」所以不願釋放他,迫使師延改奏迷魂淫魄之曲,才得以逃走,免得遭炮烙之刑。
到了周武王起兵滅紂時,師延才消失於濮水,有人說他投水自盡,也有說他隱居山水之中了。因此,師曠才點出師涓所彈奏的師延亡紂之靡靡琴音應是在濮水邊聽到的,師曠理所當然地制止了師涓的撫琴。《史記·樂書》上說:「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於倫理者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
然而,師延已不再,師曠亦難尋,能通天地的德音雅樂何處尋覓?被音樂界譽為繼文藝復興之後開創音樂史上新輝煌的神韻交響樂團,不但成功地改變了世界音樂的版圖,也將天人合一的元素藉由東西方樂器的絕妙搭配表現無遺。不只音樂界推崇備至,眾多聽者反饋,他們被神韻交響樂的德音雅樂開啟了心靈深處的善念,濁世中的惡貪俗念被消弭,紅塵中的仇怨恨行被化解。這不只是個人最美好的聆聽饗宴,也是淨化世界的使者。想回到自己生命的純淨,想為這個世間貢獻一些祥和的力量,到場聆聽神韻交響樂的演出會是物超所值的選擇。@#
點閱【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