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之光

世界新物種「金門鐘螺」發表 登國際期刊

【大紀元2019年05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綜合報導)長期觀察並記錄金門潮間帶物種的洪清漳,5月2日發表全球新物種「金門鐘螺」,並於今年2月發表於國外期刊。

台灣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金管處)發布新聞稿,金門縣烈嶼鄉週邊四面環海,擁有長約二十多公里的海岸線、廣闊的潮間帶和多樣的海岸景觀。烈嶼週邊海域潮間帶之底質環境變化多端:國家公園歷年來的潮間帶相關研究調查報告,也包括烈嶼的調查與研究。

金管處說,2016年委託金門縣戰地史蹟學會進行「烈嶼潮間帶生態影像拍攝及撰稿」案,此次調查成果總共在烈嶼地區發現286種潮間帶生物,其中近40種在台灣從未有任何紀錄,該成果出版書籍《烈嶼潮間帶生物資源》,也在上庫社區活動中心辦理新書發表會。

長期觀察並記錄金門潮間帶物種的退休老師洪清漳,5月2日發表全球新物種「金門鐘螺」。(金管處)

鐘螺科也稱馬蹄螺科,呈圓錐形,很像馬的蹄,可以減少海浪沖擊的力量,顏色大都與環境類似,具有保護色的功能,牠們平時躲藏在岩礁上或岩縫中,等夜間退潮時才出來覓食,以岩石上的藻類為主食,全世界有800餘種,目前台灣紀錄有60種左右。

世界首筆紀錄「金門鐘螺」,外殼堅固且呈金字塔形,最高可達8毫米。殼高等於直徑。前2個螺紋為米色和粉紅色,其餘部分為深紫色至淡紫色,金黃色至象牙色,間隙內有強褐色線狀,臍帶表面呈虹彩狀。螺旋雕塑由緊湊的圓形珠狀組成,縫合線十分獨特。

因該物種甚小,顏色鮮豔美麗,色彩和棲地環境相似,如不細看很難察覺。因調查成員每天於退潮時間,不畏辛勞進行調查和紀錄,陸續於烈嶼鄉貴山及后頭均有發現金門鐘螺。2018年標本經送交台灣學者黃式毅與傅譯鋒鑑定,並於2月發表於國外期刊。

長期觀察並記錄金門潮間帶物種的退休老師洪清漳,5月2日發表全球新物種「金門鐘螺」。(金管處)

發現於金門淺海的新鐘螺物種Calliostoma hungi Huang & Fu,2019 為軟體動物門,古腹足總目,鐘螺科,麗口螺屬,種名hungi, 獻名給首先發現並提供成為研究材料的洪清漳,由他以發現地命名為「金門鐘螺」,正模式標本,捐贈於台中國立科學博物館。

長期觀察並記錄金門潮間帶物種的退休老師洪清漳(圖),5月2日發表全球新物種「金門鐘螺」,他說,從小就夢想就是有朝一日發現新物種,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個夢想終於實現。(中央社)

據中央社報導,61歲的國小退休老師洪清漳發現的新鐘螺物種,學名中hungi是洪清漳的拉丁文姓,i是拉丁化名詞的受格。他說,從小就愛觀察潮間帶生物,曾經夢想「如果有一天能找到一個物種,從來沒發表過,用我的名字,那將是多好的事情」。他說,Huang和Fu分別代表鑑定物種的台灣學者黃式毅與傅譯鋒的姓氏。

長期觀察並記錄金門潮間帶物種洪清漳,5月2日發表全球新物種「金門鐘螺」,金門鐘螺外殼堅固且呈金字塔形,最高可達8毫米、殼高等於直徑。(中央社)

洪清漳說,很多研究著重在經濟物種,很可惜;當天展示的物種只是他們觀察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很多的物種有待鑑定。他說,觀察微小的潮間帶物種毋須昂貴的器材,新台幣一萬多元的相機就可觀察得到。他呼籲大家愛護海洋,讓物種生生不息。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