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綜合

戲演浮生 廖昭堂和他的掌上功名

【大紀元2019年05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雁門台灣報導)明朝間,秀才梁炳麟屢試不中,某日遊仙公廟,夜得一夢,一老人在他手掌上寫下「功名歸掌上」五字,秀才喜解為吉兆,卻仍是多年不第,灰心之餘,隨著鄰人學傀儡戲,竟然闖出了名號來!

一萬場次演出 南北奔忙為「傳承」

布袋戲曾是台灣庶民表演文化的主流,從村里廟埕,走入戲院、螢幕,並在文化部對演藝團隊獎助計畫下,劇團進入校園及藝術殿堂演出。「隆興閣」第二代傳人廖昭堂,40年間,掌中戲演浮生相,演出逾萬場次,就文化傳承而言,稱得上是標竿了。

宋朝愛國詩人陸游,一輩子作詩近萬首,幾乎是無日無詩,產量與毅力煞是驚人,愛國熱忱或許為陸游詩思勃發的主要因子。以數量計,演出一萬場次又是什麼樣的概念?台前幕後,廖昭堂和廖素貞這「一對手」夫婦,車載布景、道具、戲偶與音響,長年奔忙於展演征途中。

廖昭堂夫婦,長年奔忙於展演途中。(攝影/Oliver Lin)

「傳承,是南征北討的動力!」雲林縣素有布袋戲的故鄉之稱,廖昭堂崙背鄉人,他父親廖來興和叔父廖武雄合創「隆興閣」,與被尊稱為布袋戲宗師,西螺黃海岱的「五洲園」俱為重要流派。布袋戲團重視倫理和師承,主演者手路,內行人一看便知來歷。

二崙崙暉社客語布袋戲活動。(隆興閣提供)

廖昭堂自小在劇團中長大,18歲即嫻熟於口白、戲文、配樂、戲偶搬演與劇團運作。「一口說出千古事,十指能操百萬兵」,喜歡閱讀歷史掌故和武俠小說的他,於1980年接掌隆興閣後,謹守傳遞忠孝節義文化內涵外,劇本、布景、道具與聲光,更順應潮流的邁向創新之路。

「五爪金鷹一生傳」 投射庶民價值觀

1959年隆興閣自立門戶之初,廖來興、廖昭堂父子,即以硬底子傳奇招牌戲「五爪金鷹一生傳」,在中南部大小戲院巡演多個檔期,招徠場場爆滿的觀眾。1970年間,黃俊雄率「真五洲園」在無線電視台演出雲州大儒俠,人物與劇情雅俗共賞及其超高收視率,翻轉了布袋戲的生態。

廖昭堂和團員們。(隆興閣提供)

電視布袋戲主導市場期間,廖昭堂帶著隆興閣轉戰外台戲,外台與內台戲,背景音樂與時俱進,使用唱片和錄音帶,取代了傳統的鑼鼓鐃鈸。「看布袋戲,同時也聽了一場演唱會!」廖昭堂稱觀眾常有此反饋。

「五爪金鷹一生傳」主角五爪金鷹,比雲州大儒俠史豔文早出道20年。五隻手指打出五隻金鷹招式的大俠,儒雅倜儻,武功精湛,他擁有「斯文遊俠」、「聖劍返童客」、「仙塔白雲生」等多個外號,每個外號後面都連結著一段懸宕、剌激引人入勝的故事。

選用「邪不勝正、人心向善」單純邏輯情節,吸引不同世代的觀眾群。(隆興閣提供)

廖昭堂用遇事理性、冷靜、不惹事不怕事的人格特質,詮解五爪金鷹的行事風格,至忍無可忍時,方施展出絕世武功來,翦惡除暴,撫慰人心。「戲劇要具有教化功能!」布袋戲,學問大,在物質匱乏年代,或是價值多元而混亂的時潮下,他選用「邪不勝正、人心向善」單純邏輯情節,吸引不同世代的觀眾群。

推展客語布袋戲第一人 功名歸掌上

1990年代前後,電視與錄影帶布袋戲當道,傳統劇團無力競爭漸走下坡。「如無掌聲,則不如歸去!」廖昭堂於轉型的十字路口,接受文化局、社區與學校的邀請,擔任鄉土文化布袋戲講師,及協助多所學校成立布袋戲社團,深耕扎根並開創了新局。

布袋戲的童年,廖昭堂深耕校園。(隆興閣提供)

經多年努力,2000年隆興閣入選雲林縣最傑出演藝團隊、並5度獲選為文建會國家扶植演藝團隊,和全國外台布袋戲演出團隊殊榮。2008年榮獲雲林縣文化藝術獎「戲劇類」首獎。廖昭堂同時是讓布袋戲說客家話的第一人,2009年獲頒詔安客家文化推廣奉獻獎。

廖昭堂收過30位徒弟,輔導成立8個子團,薪傳有人。家族中成員,對布袋戲這門掌上藝術同樣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其念交通大學博士班,研究人工智慧的兒子,遇假期也經常跟團幫忙呢!

一甲子滄桑歲月,廖昭堂掌上功名的念想,也早已淡了!(攝影/Oliver Lin)

近午,夫婦倆將大型戲偶收進手提箱,準備離開崙背客家文化館,當和團主握別時,還真是有些感受。「功名歸掌上」,隆興閣歷經一甲子滄桑,現代人看傳統布袋戲的著實少了,而廖昭堂他的掌上功名念想,料也早已雲淡風輕了!

責任編輯:黃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