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閨閣雅趣系列(9)

【閨閣雅趣】古代的時尚妝容從哪來

作者:蘭音
漢卓文君擅畫遠山眉。圖為《畫麗珠萃秀》冊之「卓文君」,清赫達資繪,梁詩正題。(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5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古代女子,梳妝打扮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課。這既是女德中對婦容的要求,也暗含了「女為悅己者容」的微妙心理。歷經時代的變遷,女子在裝扮上大抵是梳髻插簪、塗脂抹粉、畫眉染甲之類,但是在不同的朝代中,女子妝容又有著各具風尚的美感。

梳一個髮髻,就有朝天髻、百合髻、垂鬟髻、望仙髻等幾十種樣式;描一雙翠眉,又有涵煙眉、柳葉眉、八字眉、新月眉等幾十種形狀。那時候的女孩子在梳妝台前,要如何選擇自己一天的妝容呢?她們也有追逐的時尚造型嗎?

漢樂府有一首《城中謠》:「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牛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是說漢代的京城女子喜好高聳的髮髻、粗粗的眉毛、寬大的衣袖,地方上的女子就爭相效仿,恨不得髻高一尺,眉毛畫滿半個額頭,衣袖用整匹布來做。京城,特別是宮廷,恐怕就是古時候的時尚中心了。

其實在很多時候,都是貴族女子於無心之中,發明了一種妝容,周圍人覺得美麗新奇,便開始模仿,於是越傳越廣,變成一款經典的妝飾。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有哪些「妙手偶得」的造型吧。

靈蛇髻

甄宓題跋像,取自清光緒庚寅冬月廣百宋齋校印《圖像三國志》。(公有領域)

先從女子在頭髮上的靈感說起。三國時期英雄輩出,美女如雲,其中最知名的美女當數魏文帝曹丕的皇后甄宓了。有句俗話說:「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足見她的顏值之高。而且甄皇后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好讀書,不僅善作詩文,更難得的是深明大義。當家鄉遇到災荒時,十幾歲的她主動提出將家中存糧賑濟鄉鄰,在危難中保持著惠及他人的德行。

或許正是這樣的女子,才有福分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還讓她意外發明了一種新式的髮髻。《采蘭雜記》載,不知什麼時候起,宮廷裡突然出現一條奇異的綠蛇,口中一直吐著梧桐子大小的紅珠,卻不傷害人。當有人想傷害它時,綠蛇就消失不見了。後來甄皇后每天梳妝,這條蛇就盤曲成一團出現在她面前。

甄皇后深以為奇,仔細端詳,越看越像⋯⋯她突發奇想,試著模仿著蛇的型態挽成一個別緻的髮髻。由於挽的位置、手法不同,每天做出來的髮髻都不完全一樣,但是都呈現著靈動、柔婉的風格。宮人們見了皇后的百變髮型,紛紛效仿,但是都學不到一二分精髓。甄皇后所創的髮髻,也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靈蛇髻」。

蟬鬢

《雍親王體書堂深居圖屏》之「裘妝對鏡」,清人繪。(公有領域)

除了甄皇后之外,魏文帝身邊許多美麗的妃嬪,其中以莫瓊樹、薛夜來、田尚衣和段巧笑最受寵愛,日夜在皇帝身邊服侍。能在六宮粉黛中脫穎而出,她們當然各個身懷「絕技」。《古今注》載:「瓊樹乃製蟬鬢,縹眇如蟬,故曰蟬鬢。巧笑始以錦衣絲履作紫粉拂面,尚衣能歌舞,夜來善為衣裳,一時冠絕。」原來瓊樹姑娘和甄皇后一樣,也發明了一款髮型呢!

所謂「蟬鬢」,便是兩邊薄如蟬翼的鬢髮,大約是將耳畔的鬢髮薄薄梳起一層,挽成蟬翼的型態加以固定。這樣的髮型看上去若有若無,似虛似實,具有輕易飄逸之美。難怪莫瓊樹能得到文帝偏愛,後世文人也多詠「蟬鬢」。如白居易有詩曰「蟬鬢鬅鬙雲滿衣」,溫庭筠有「碧煙隨刃落,蟬鬢覺春來」,楊巨源有「蟬鬢臨風墮綠雲」。久而久之,蟬鬢變成了美人的一種代稱。

遠山眉

《仕女簪花圖》局部,清金廷標繪。(公有領域)

以山喻眉,是古代詩詞中的常見修辭了。「水是眼橫波,山是眉峰聚」,「春山愁鎖淚偷彈」,「黛眉低拂遠山濃」,氣勢磅礡的山巒由於和女子雙眉的聯繫,也平添幾分柔美含蓄的氣質。在古代的眉型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遠山眉」,一種細長而舒展的彎眉。

關於遠山眉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的《西京雜記》:「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文君即卓文君,乃是大文學家司馬相如的妻子,容顏姣好,同樣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奇女子。她因為欣賞司馬相如的琴藝,不顧貧富之差堅持與他成婚。相傳在婚後,司馬相如有意納妾,卓文君還作詩明志,挽回了大才子的心。

卓文君的美貌很有特點,但是她的面若芙蓉、膚如凝脂,都是古代美女的標準。值得一提的是,她對美還有極高的鑑賞力,能將自己的眉毛畫得遠山一樣起伏而朦朧,望之便有疏闊脫俗之感。從卓文君起,「遠山眉」就成了經典的眉型,成為女子衷愛的妝容。或許才子也最欣賞才女,所以卓文君描畫的遠山眉,也成了文人頻頻寫入詩歌的意象。

長蛾眉

《詩經》中說:「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蠶蛾的觸鬚細長而彎曲,若是呈現在女子臉上,便是彎彎的細長眉,這是怎樣的容顏呢?嫣然一笑滿面生姿,目光流轉動人心魄。三千多年前的古人們就意識到,一雙美麗的眉毛對整個人的風采有大大的加分作用。所以呢,畫眉是女子化妝過程非常重要的步驟,而體貼的丈夫,也以為妻子畫眉表達心中愛意,所以才有了「張敞畫眉」的佳話。

吳絳仙像,出自《百美新詠圖傳》。(公有領域)

從先秦時期的細長眉發展到漢代的粗眉,眉型也經歷了流行的變遷。而到了隋朝,一個名叫吳絳仙的女子,又把蛾眉帶回了眾人視線。《隋遺錄》載,吳絳仙本是隋煬帝身邊的「殿腳女」,也就是為皇家船隊拉縴的女子。當隋煬帝在開封一帶率船隊出遊,每隻船都選派一千名「妙麗長白」的殿腳女,吳絳仙就在蕭妃的鳳舸中。一天,隋煬帝登上鳳舸,偶見吳絳仙柔麗的姿容,便捨不得移開腳步,當時的吳絳仙就畫著細長的蛾眉。

隋煬帝原本要封她作婕妤,誰知她已許配人家,只好封她為「崆峒夫人」,提拔為駕馭龍舟的第一人。從此,年輕美麗的殿腳女們,爭畫長蛾眉,希望得到皇帝的垂青。這還不算,當時畫眉的螺子黛,每顆價值十金,宮中每天只能供給五斛,賦稅不足時只能用廉價的銅黛代替。而隋煬帝為了讓吳絳仙畫出最美的雙眉,獨獨賞賜她螺子黛不斷,真是羨煞了宮中美人!

梅花妝

《畫麗珠萃秀》冊之「壽陽公主」,清赫達資繪,梁詩正題。(公有領域)

除了用胭脂在面上塗抹紅唇、臉頰外,女子額間還有一點靚麗的紅引人注目,那就是「花鈿」。這是一種在女子面上黏貼花飾的化妝術,以紅色為主,在唐代最為盛行。花鈿的材料有金箔、紙、魚腮骨等,剪成繁複花樣,用魚膘膠或呵膠粘在眉間或其他地方。

這種妝飾既能增添女子嬌豔,還有遮蓋疤痕、瑕疵的作用,因而深受女子喜愛。《續玄怪錄》中說,唐人韋固的妻子,容貌姝麗,尤愛在眉間貼一枚花鈿,哪怕是沐浴、就寢,也捨不得暫時摘取。韋固問其原因才知道,原來妻子年幼時遇到歹人,眉間被刺了一刀,留下疤痕,這才用花鈿來掩蓋。

那麼貼花鈿是誰發起的呢?有一種通行的說法是,源於南朝宋的壽陽公主,在《太平御覽》《事類賦》中都有記載。相傳,在某年正月初七那天,壽陽公主在含章殿下休憩,一朵五瓣梅花恰恰落在她的額上,竟然拂之不去。幾天後,梅花終於洗掉了,但是公主的額頭留下了淡淡的梅花印痕,將公主的面容襯托得越發嫵媚嬌柔。宮人們見了嘖嘖稱奇,也學著在額間貼一朵梅花。從此,「梅花妝」流傳開來。

「受傷」妝

《月曼清遊圖》冊之「水閣梳妝」,清陳枚繪。(公有領域)

由於一樁意外事件,女子臉上留下了傷痕,卻意外地引領妝容時尚,是不是很有趣呢?古時候這樣的例子有許多。還是要說一說,魏文帝曹丕的著名寵姬之一薛夜來。這位夜來姑娘精通女紅,能夠不用燭光,在黑暗中縫製衣服,號稱「針神」。

但是她的視力並不總是那麼好。《妝樓記》載,夜來初入宮時,文帝喜歡在燈下讀書,四周用七尺高的水晶屏風遮蔽。有一晚,夜來前來服侍文帝,一不小心,俏臉撞到了透明的屏風。第二天傷痕未散,看上去就像是清早即將消散的彩霞一樣美麗。宮人們便模仿著把胭脂淡淡塗在面頰,還給它起了個詩意的名字「曉霞妝」。

而在東吳那邊,南陽王孫和有位寵妃鄧夫人。《拾遺記》載,有一天,孫和在月下把玩水晶如意,不小心砸到鄧夫人的臉上,令其血流滿面,甚至沾染了衣裙。太醫為鄧夫人配藥時,用到了名貴的白獺髓、玉屑、琥珀屑,將其調和在一起,作為塗抹面頰的上等療傷藥。誰知陰差陽錯,琥珀用量過大,鄧夫人傷癒後,臉上卻留下了赤紅的斑點。孫和見了,反而更覺嬌俏。其他妃子見了,也開始用丹脂在臉上點紅斑,希望得到君王寵愛。

古代妝容的流行,背後竟然有這麼多意想不到的故事。而且創造這些妝容的女主角們,並不是天天在鏡子前費盡心機琢磨新式妝容的膚淺女子,而是在機緣巧合下引領了一個朝代的風華。誰能說,這不是上天賜予她們的榮耀呢?@*#

點閱閨閣雅趣】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成語「杞宋無徵」,就是由此而來,有前賢讀此章說了四個字「無限感慨」。張居正對本章之主旨又有解說:蓋孔子當時,欲斟酌三代之禮,以立萬世常行之法,而夏殷不可考,故為是嘆息之詞如此。然三綱五常古今不易,所損所益,百世可知。
  • 我們中國人常說「靠天吃飯」,樸素的道理背後是敬天信神的謙卑和善良。所以在古代,一旦發生天災人禍,人們的思想中第一個想的是自己,「我到底哪裡做錯了?老天為什麼要懲罰我?」從帝王到一般百姓,大多都是這樣的想法。
  • 子夏從孔子「繪事後素」的比喻悟到,先天的素質固然重要,後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學禮必須以仁心為基礎,或者說雖有仁心善意,必有禮以成之。
  • 民間有「做七」習俗,「做七」意指在親人往生後每七天舉行超度法事,「做七」習俗行之久矣,由來為何?為甚麼不行作「五」、作「十」的習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據為何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 怎麼做才叫君子呢?本章以射為例。射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傳說很多,從「后羿射日」到春秋時的神箭手養由基百步穿楊、一箭射穿重疊在一起的七副盔甲等等。不同於古希臘的體育,古中國的射是與禮儀結合在一起的。
  • 這闋《南鄉子 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是蘇軾在重九涵輝樓頭飲宴相酬的作品,情景交融中,蘇軾抒發了自己以順處逆的胸襟懷抱。在其中,你是否看到他的曠達樂觀,是否又感受到一些惆悵與哀愁?
  • 泰山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具有崇高的位置,封禪是帝王最高的祭祀天地典禮。
  • 連夷狄皆有君主,不像中國的君主已經名存實亡了。這是孔子傷時之亂而嘆之也。「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史記‧太史公自序》)
  • 蓋儉嗇無文,雖未合於禮之中,而猶不失為淳古之風,是即本之所在也。居喪者與其習熟於儀節,而無慘怛之誠,寧可過於哀痛,而少品節之制。
  • 鳥兒為何來到他們身邊?真有因緣嗎?(孫明國/大紀元)
    看看這些故事,想想世間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聚首,像不像是恩與債的交會呢?施恩與欠債都有報!萬物有靈,受人之恩湧泉相報。當下的善緣來自過往善行的善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