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繼子不愛繼母 最終為何改變了
《詩經·曹風·鳲鳩》云:「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鳲鳩(音詩究),即布穀鳥。民間傳說,古時布穀鳥有七子,鳥媽媽早晨餵食是從頭餵到尾,下午餵食則是從尾餵到頭,對待七子用心專一,始終均平一致。
如果一個家庭有八個孩子,他們或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血緣不同,親恩有別,身為繼母應該如何處理複雜的家庭問題?
戰國時期有一位繼母,是魏國將領芒卯的後妻。她用自己的方式,感化了五名繼子,並將八個孩子培育成國家棟梁。
魏國將領芒卯的後妻是孟陽氏的女兒。早年,孟陽女嫁人後,生下三個孩子。後來,丈夫不幸去世,她改嫁鰥夫芒卯為妻。
芒卯與前妻生了五個孩子,而且孩子的年齡都還不太大。起初,他們對新來的繼母充滿了敵意,不僅對她出言不遜,而且處處和她作對,更別說愛戴她了。芒卯後妻並不介意,始終待他們視若己出。
孟陽女叮囑親生的三個兒子,讓他們不要和沒有親娘的五個兄弟爭搶衣服和飲食,平日多多忍讓,不要使他們難堪。
有一年,那五個孩子中,第三子觸犯了魏王的法令,被官府判處死刑。
繼母聽到消息憂心如焚,寢食俱廢,短時間內就消瘦不少。為了救下三子,早晚奔波,希望能保住他的性命。
左鄰右舍都知道芒卯前妻留下的五子都不喜歡這個繼母,於是有人勸她:「他們那麼不喜歡你,你何必還要為了他,整日奔波呢?」
繼母說:「他們如同我親生的孩子,雖然不愛我,但他們出了事,我也要想盡辦法,為他們排憂解難,不能置若罔聞,冷眼旁觀。他們的父親娶我,讓我做他們的繼母,就是為了撫養這些孤獨的孩子。我雖身為繼母,可也是母親呀!作為母親,卻不能真心實意地愛護他們,怎能稱得上慈母呢?倘若只是偏愛自己的親生子女,而疏遠不是自己親生的子女,又怎能稱得上仁義呢?既不慈愛,又無仁義,還有什麼顏面立足於世上!他們雖然對我相當冷漠,而我作為母親,又怎能忘記仁義呢!」
繼母的善良感動了鄰人,也感動了在場的許多鄉民。於是眾人將她的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官府。很快,魏安釐王(?─前243年)就知道了,為這位深明大義的繼母所折服,他說:「如此賢德的母親,怎能不救她的孩子。」言外之意,國中有這樣一位深明大義的慈母,是國家的榮幸,身為國君又怎能不原諒子民的過錯呢!於是下令赦免了那名繼子。
此事令那五名繼子深受感動,從此他們主動親近繼母,像尊敬自己的母親一樣,愛戴她。在這位慈母的教導下,芒家八個孩子同心同德,親如手足。後來八子均成為魏國的大夫、卿士。
《列女傳》引《詩經·鳲鳩》頌曰:「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以此讚美芒卯後妻盡仁盡義撫養繼子,用心專一。@*
事據《列女傳》卷1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