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美術長廊

貝尼尼的羅馬(下) 巴洛克雕塑藝術的輝煌

續前文»貝尼尼的羅馬(中) 巴洛克噴泉藝術的輝煌

16世紀初葉,一場發端於北方的宗教改革席捲歐洲大陸,嚴重挑戰著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爲應對危機,教會開始解決腐敗問題、捍衛被新教徒拒絕的教義。到16世紀末,天主教會已重整旗鼓、再煥活力,引導信衆理解天主教教義、激發他們的德性成為教會的中心目標。

同時,爲了重建羅馬作為聖城的聲譽和權威,羅馬教宗開展了大規模的建築和裝飾工程。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藝術史上最為輝煌激越的巴洛克時期拉開了帷幕。

雖然新教徒嚴厲批評圖像崇拜,但天主教會卻非常認可視覺藝術在指導信衆方面的力量——因爲藝術可以超越所有語言。爲此,宗教藝術必須主題清晰,具足說服力,讓人真切感受到基督爲衆生獻身的真實性、殉道者的痛苦,乃至聖徒親見的異象。

[意] 貝尼尼,《聖特雷莎的狂喜》(Ecstasy of Saint Teresa),1647—1652年作,羅馬勝利之後聖母堂科爾納洛小堂。()
此間,教會對於藝術引導角色的強調,促使藝術家們嘗試更直接的方式吸引觀眾。和文藝復興時期講究神聖、雋永、寧靜的永恆不同,巴洛克藝術的目標就是帶來強烈的感官和情感衝擊,乃至精神上莫大的激勵。

在繪畫領域,卡拉瓦喬轉向具有強烈戲劇性的寫實主義,通過明暗對比和緊湊的構圖來增強感染力;卡拉契(Annibale Carracci)選擇更為經典的視覺語言,將絢麗的色彩、理想化的形式與盛期文藝復興的平衡構圖相結合;高里(Giovanni Battista Gaulli)轉向大膽的幻想,模糊了藝術和真實的界限,讓作品變得觸手可及……

在巴洛克雕塑領域,作為藝術天才的貝尼尼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也被稱爲「巴洛克時期的米開朗基羅」、「雕塑界的莎士比亞」 。誠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教授、意大利巴洛克藝術專家霍華德·希巴德(Howard Hibbard)所言,「在整個17世紀,沒有一位雕塑家或建築師可以和貝尼尼比肩。」

僅只是貝尼尼20多歲時完成的三件雕塑,就可以證明後世對他的推崇絕非虛譽。

• 《大衛》

我們先來看一下他25歲時完成的這尊《大衛》(David)。

貝尼尼25歲時創作的雕塑《大衛》,羅馬伯蓋塞美術館藏。()

這是《聖經》中以弱制強的經典故事:腓利士巨人歌利亞帶軍進攻以色列,牧童大衛與之對陣,投石彈弓打中巨人的頭顱並割下首級,日後統一以色列,成為著名的大衛王。

和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不同,貝尼尼捕捉的是少年蓄勢待發的瞬間,讓人覺得下一刻他就會發出雷霆一擊。這兩尊不同的大衛,也代表了這兩個時期迥然不同的藝術風格。

貝尼尼的這件《大衛》,從對峙方的視角去看具足張力。()

• 《冥王劫奪珀耳塞福涅》

貝尼尼驚人的藝術天分還表現在他無以倫比的技法上。我們再來看看貝尼尼年僅23歲時拿出的作品《冥王劫奪珀耳塞福涅》(The Rape of Proserpina),這也是他最早震驚羅馬的作品之一。

這件作品取材於著名的希臘神話故事:冥王哈得斯一天跑到人間巡遊,突然看見了掌管農業和穀物豐收的女神德墨忒爾的女兒珀耳塞福涅。冥王立刻被珀耳塞福涅的美貌迷住了,於是不顧一切地搶走了她,將她帶回冥界立為冥后。

貝尼尼23歲時完成的雕塑作品《冥王劫奪珀耳塞福涅》(The Rape of Proserpina),羅馬伯蓋塞美術館藏。()

貝尼尼捕捉的正是冥王劫奪美人的瞬間。冥王的手臂健壯有力、青筋暴跳,珀耳塞福涅身驅扭轉、充滿動感。而這尊雕塑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貝尼尼以高妙的技藝、通過堅硬的大理石展現出人體的柔軟質感,如此功力,堪稱神乎其技!

貝尼尼以高妙的技藝,通過堅硬的大理石展現出人體的柔軟質感。()

1622年,當這尊雕塑最終交付給委託人——紅衣主教博蓋塞(Scipione Borghese)時,立即引來藝術評論家們的盛讚。

珀耳塞福涅驚得目瞪口呆,長髮彷彿在風中飄飛,左臉頰上還掛著一滴淚水。()

• 《阿波羅與達芙妮》

三年之後,貝尼尼再次讓羅馬上流社會為之驚艷。這一次的作品,也奠定了他在藝術史上不朽的地位,這尊雕塑叫做「阿波羅與達芙妮」(Apollo and Daphne),講的依然是一個希臘神話故事。

愛神丘比特有兩種箭,一種是金箭,使人產生愛情;另一種是鉛箭,作用正好相反,讓人拒絕愛情。丘比特在太陽神見到河神的女兒、美麗的達芙妮那一刻,朝他射出一支金箭,卻給達芙妮射了一支鉛箭!結果,阿波羅瘋狂地愛上了達芙妮,在姑娘身後緊追不捨,達芙妮卻拚命地逃走了。而就在阿波羅即將抓住她的瞬間,達芙妮大聲向父親呼救,求他把自己變成一棵月桂樹。

再來看看這尊雕塑。阿波羅的左手摟住達芙妮腰肢的剎那,姑娘側著頭,目光驚恐而絕望;在奮力掙扎的同時,彷彿大聲呼喊著父親。

貝尼尼1625年完成的雕塑《阿波羅與達芙妮》(Apollo and Daphne),羅馬伯蓋塞美術館藏。()

飄動的秀髮和兩隻向上伸出的手此刻已變成樹葉,被阿波羅觸摸到的半邊身體也已被月桂樹皮包裹,左腳變成了樹根狀扎入土中。

貝尼尼雕塑《阿波羅與達芙妮》(局部),羅馬伯蓋塞美術館藏。()
貝尼尼雕塑《阿波羅與達芙妮》局部,達芙妮的左腳已變成了樹根狀扎入土中。()

這件雕塑整體充滿動勢,而且人物形象粉雕玉琢、宛如真人。青年貝尼尼的雕塑功力,如臻化境!

貝尼尼26歲完成的雕塑《阿波羅與達芙妮》(Apollo and Daphne)具有強烈的動感和戲劇張力。(Eva Petrillo/shutterstock)

不可錯過的博蓋塞美術館

上面介紹的三件作品,如今都陳列在羅馬「博蓋塞美術館」()。這個博蓋塞,就是前文提到的貝尼尼最大的資助人——紅衣大主教博蓋塞。這裡原本是博蓋塞自己的府邸,如今以大量收藏貝尼尼作品而聞名;除了美術館外,花園也是絕對值得光顧的地方。

參觀「博蓋塞美術館」,需要提前到官網或底層的訂票處預約;為了確保館內不會太擁塞,每位參觀者只有兩小時參觀時間。如果你到羅馬,這一間藝術博物館一定不能錯過;而且要提前做好攻略,千萬不要和這位巴洛克藝術大師擦肩而過!

貝尼尼一生非常勤奮,直到晚年也沒有停下過藝術創作的腳步。儘管一起事故曾使得他的事業和聲名一落千丈[注],但最終他仍然憑藉實力與才華,重新回到藝術巔峰,鑄就了巴洛克藝術最輝煌的篇章。

鑑於貝尼尼對於羅馬城市建設貢獻巨大,意大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面值5萬里拉的紙幣上,就是這位大師的頭像和他的雕塑作品。

意大利改用歐元之前的八九十年代,5萬里拉紙幣的正背面分別是貝尼尼像和他創作的康斯坦丁騎馬像。()

藝術小辭典:巴洛克藝術

說完了貝尼尼的羅馬,最後為大家解說一下「巴洛克藝術」這個名詞。

英語的「巴洛克」(Baroque)一詞來源於法語,而更早的來源可能是葡萄牙語的barroco,原意是有瑕疵的珍珠。巴洛克藝術上承晚期文藝復興的樣式主義(Mannerism),下啟洛可可藝術(Rococo)。其藝術特點包括驚人的寫實、強烈的動態、扭轉多變的線條、活力四射的裝飾,乃至富麗堂皇的視覺效果。最初,巴洛克藝術被傳統藝術家們所鄙視,直到後來才成為一種主流藝術風格。

[注] 貝尼尼1637年受教宗之命改建聖彼得大教堂,但其設計建造的鐘樓完工後,古老大教堂的前面牆體卻開裂了,加之貝尼尼的競爭對手博羅米尼散播這起事故是貝尼尼的設計所致,使得大師聲名一落千丈,好在1680年教宗的調查證明,這並非貝尼尼的過錯。

作者簡介»

姜光宇資料照。(伊羅遜攝)

姜光宇,現居美國,熱愛旅行,醉心西方藝術。他曾是中國知名青年演員,因在《雍正王朝》中飾演三阿哥而嶄露頭角。

責任編輯:蘇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