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魚片假冒多 小心寄生蟲與腹瀉隱患
【大紀元2019年04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季薇多倫多編譯報導)生魚片假冒程度到底有多嚴重?安省倫敦市範莎學院(Fanshawe College)的一班學生最近調查發現,僅有兩個樣本名副其實。
據《赫芬頓郵報》報導,範莎學院(Fanshawe College)教授麥克唐納(Jennifer McDonald)表示,她的一班學生在測試了安省的幾家壽司店和雜貨店的生魚片樣本後發現,僅有虹鱒魚(Rainbow trout)和冰島鱈魚(Icelandic cod)兩個樣本名副其實。
學生在檢測了所有9個樣本的魚生的DNA後,發現的問題有:羅非魚(Tilapia)是一種白色的魚,但被當作紅色金槍魚在售賣,這表明它被染色了;大西洋鱈魚(Atlantic cod),一種瀕危的魚類,被標註為太平洋鱈魚(Pacific cod);虹鱒魚被標註為大西洋鮭魚(Atlantic Salmon);油魚(Escolar),因含有一種難以消化的油,可導致人腹瀉,卻被拿來冒充白金槍魚(white tuna)。
更令人不安的是,購自雜貨店的新鮮鮭魚樣本,體蝨檢測呈陽性。體蝨是一種靠人體皮膚和血液存活的小昆蟲,會傳播疾病。
麥克唐納說,她希望此舉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吃什麼,因為存在假冒問題的食材不只是生魚片,還有許多其它食品。她認為,消費者需要提高監督意識,那不僅關係到人們賴以生存的食物鏈的安全,也關係一些文化禁忌。
例如,含有麩質的人造蟹肉,對於麩質不耐或過敏的人來說可能是危險的;還有豬腸製成的人造魷魚,可能會被有不吃豬肉文化或宗教禁忌的人誤食。
在去年的一項研究中,加拿大海洋環保組織Oceana對5個城市的海產品進行的測試發現,44%的標籤是錯的。類似的調查也發現,錯誤比例高達50%。
麥克唐納建議,避免假冒生魚片的最好辦法是,買新鮮完整的魚,自己煮食。她表示,計劃明年對更多的海產品做同樣的實驗,如扇貝、螃蟹、龍蝦和金槍魚罐頭等。
責任編輯: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