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4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曉翔香港報導)本周為世界過敏周,香港過敏協會希望市民增加對食物過敏的認識,及關注過敏患者的需求,政府亦可制訂措施協助患者。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會長何學工醫生表示,全球受食物過敏影響的人數高達一成,常見食物致敏原有:花生、堅果、魚、甲殼類海產、牛奶、雞蛋、小麥、大豆、種子(通常是芝麻)。他續說,食物過敏不易治療,嚴重過敏者除了日常要避免進食致敏食物外,更需要隨身攜帶腎上腺自動注射器(俗稱救命針),嚴重食物過敏導致休克反應時,可自行緊急注射。但市民一般對救命針認識不足,尤其兒童嚴重食物過敏患者,在學校發生緊急情況時,更沒有已接受相關訓練的教師或職員能提供協助。
食物過敏患者家長古太說,6歲幼子對花生的過敏指數是正常人的300倍,外出用餐時都會詢問食物是否含有花生。一般人不清楚食物過敏的嚴重性,會覺得她太緊張,是「怪獸家長」。幼子每天上學都要帶上兩支救命針,但學校老師稱未受專業訓練怕生意外,後來經過敏協會安排醫護人員向校方講解食物過敏知識,校方終承諾有危急情況時會為其打救命針。
何學工建議母親餵母乳至少4個月,並在6個月大起開始餵幼兒不同種類固體食物,有助減少患上食物過敏機會。他又澄清,母親懷孕或餵母乳期間戒口無助預防幼兒食物過敏。
香港過敏協會副主席吳碧儀表示,在日常生活中,食物過敏患者並不容易在一般餐廳得到有關食材的資料,許多餐廳也不允許食客自行攜帶食物進內,令患者根本無法出外用餐,甚至無法參與朋友聚會,影響其社交生活。
何學工建議,政府推動餐廳及航空公司制訂無敏餐單,及立法要求生產商於食物包裝警告所含的常見致敏原,推動學校制訂過敏性休克處理指引,並給予教職員合適訓練。現時僅5間公立醫院治療成人及兒童過敏,他期望政府可以提供足夠而恰當的過敏診療服務。◇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