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228 遇難者後代談古今台灣
【大紀元2019年03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景燁劍橋市報導)2月23日下午,波士頓台灣同鄉會在哈佛大學Boylston Hall禮堂放映侯孝賢執導的電影「悲情城市」,紀念1947年「228事件」的傷亡者。「228事件」遇難者林旭屏的外孫杜武亮教授到場,回顧親人當年的遭遇,還談到台灣來之不易的自由以及中國大陸對這種自由的威脅。
「228事件」的起因是台北市查緝私菸造成民眾傷亡。1947年2月28日,台灣民眾群起抗議,後演變成反對國民政府,以及針對來台的外省人報復攻擊。國民政府隨即派遣軍隊鎮壓,造成大量民眾傷亡。隨後,台灣開始了長達40年的戒嚴。
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上映於1989年,即戒嚴解除的2年之後。該片由李天祿、陳松勇、梁朝偉等人主演,在台灣民主化剛開始的當年,探討「禁忌話題」,成為首部在世界級三大影展獲首獎的台灣電影。
「悲情城市」以蒙太奇手法,剪接林文雄家族內發生的許多事情片段,包括買賣私菸糧糖,遭誣告冤為漢奸,「228事件」受牽連入獄,黑道拼殺,以及家族青年後輩的愛情故事。該片以一個家族的興衰歷程,展現時代變遷和政權更替對台灣人的衝擊。波士頓台灣同鄉會獲導演侯孝賢同意,在23日免費放映這部電影。
當天的主講人杜武亮是塔夫茨大學(Tufts)的數學系教授,也是「228事件」遇難者林旭屏的外孫,以及受該事件牽連的台大醫學院院長杜聰明的孫子。他13歲時來美國學習,直到1995年才知外公死於「228事件」的全過程。杜武亮談到,他的家人一直害怕談論「228事件」。90年代,受牽連者獲平反後,他的阿姨接受採訪,在「台北南港228」一書中談到了他祖父和外公的遭遇。
杜武亮談到,他的外公林旭屏當時擔任菸酒公賣局主管,有一天遭人帶走,其屍體兩日後被發現在南港橋下。林旭屏家人至今不明白,為何他當年表現如此愛國,卻受殺害。此外,杜武亮的祖父杜聰明躲藏友人家中,逃過一劫,但他在台大的職位卻遭褫奪,直到次年台大換了校長,他才得以回校復職。
杜武亮認為,「228事件」其實是國民政府針對台灣本地精英的迫害,因為政府「害怕台灣本地人做頭,取代(外省人)政府」。當時台灣行政長官陳儀手中握有「黑名單」,其中多數是台灣本省知識精英。後來,陳儀因為主張投降共產黨,而遭蔣介石政府處決。
談到「悲情城市」,杜武亮笑言,這部電影「非常逼真」,例如在宣佈戒嚴令的廣播中,「陳儀的聲音非常像我想像中的外省人口音」。他還提到,電影中的主要語言是台語,同時也出現了粵語、上海話和國語,這體現了當時台灣社會環境的複雜。
談到為何梁朝偉扮演聾啞角色,杜武亮笑著說,因為製作方希望電影中有「大明星」,然而梁朝偉不會說台語,所以只好演聾啞角色。
談到台灣的現狀,杜武亮說,他現在回到台灣,看到那裡的環境比過去改善很多,人們能夠享受民主與自由。「在我小時候,警察都是外省人,很可怕。」他說。那時,政府主要由外省人把持,這些官員非常傲慢。但現在回去,他看到政府官員親切有禮,為民服務,還看到政府建立「228紀念館」反思歷史。
同時,杜武亮也認為台灣的未來危險,因為中國大陸政權日益緊逼,還收買了許多台灣的媒體。
討論過程中,多位觀眾也談到他們對「228事件」的看法,或他們親友的經歷。有觀眾提到,老一輩人教育後代「不要問、不要講」,因而他只得通過四處聽來的片段,拼湊出「228事件」的過程。這位觀眾還感慨,現在的年輕人雖然在書中看到「228事件」,但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段歷史,而不是親身感受。
另一位觀眾說,她的父親受「228事件」牽連,被關了108天。「看了這部電影,我才知道他當時是怎麼在監獄裡生活的。」她說。
一位自稱35歲的觀眾說,他的外公當時是小學教員,受「228事件」牽連,入獄3天,遭到毆打。然而他的外公從不提起此事,直到1995年彌留之際,才在病床上回憶此事。至此,家人才知道他外公的遭遇,這段經歷也因而成為他的家族故事。◇
責任編輯:馮文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