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幼學》故事(11)端陽競渡

作者:劉如

幼學瓊林。(古瑞珍/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15
【字號】    
   標籤: tags: ,

【原文】

端陽競渡,弔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

【注釋】

(1)端陽:黃曆五月五日端午節。
(2)競渡:賽船。
(3)弔:悼念。
(4)屈原:戰國時楚國人。

端午節悼念屈原投汨羅江而死的忠義精神。(章翠英 繪)

(5)重九:黃曆九月初九,也稱「重陽」。
(6)效:仿效。
(7)桓景:東漢時人,從費長房學道,費長房之師為壺公。據南朝梁人吳均「續齊諧記」載: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繹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家,見雞、狗、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代之矣。」

【譯文參考】

端午節比賽划龍舟,以悼念投汨羅江而死的屈原;九月九日重陽節插茱萸,是仿效桓景躲避災難。

【讀書筆談】

這一課,講到兩個我們今天都很熟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因為紀念屈原憂國憂民的忠義之心,幾乎是人人皆知。而九月九日重陽登高,也因為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兩個節日,一個重在弘揚屈原的愛國愛民之心,一個重在親人團聚思念之情,所以,各具內涵,我們今天主要講一下端午節,它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原先一些最初的習俗。

端陽為何意

黃曆的五月五日,叫做端午節,又叫「重五節」,「端陽節」,這跟「端」是「開端」、「初」的意思有關,古人稱初一為端一,初五則為端五,五月初五有兩個五重疊,所以又叫做重五。

黃曆是以十二地支來紀月,給月份命名。如正月為寅月,二月為卯月,三月為辰月,四月為巳月,五月正好輪到地支的午,所以五月則為午月,古人又把初五稱為午日,所以五月初五又叫「端午」。五為陽數,是以又叫「端陽」。

驅五毒

傳宋蘇焯《端陽嬰戲圖》,小孩在端午節捉蛤蟆。(公有領域)

民諺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過去民間把蛇、蠍子、蜈蚣、蟾蜍、壁虎或蜘蛛叫「五毒」。到了端午節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象或貼在門、窗、炕上,或繫在兒童的臂上,以避諸毒。有的還剪成裝著五毒的葫蘆圖象,表示用葫蘆把這五毒給鎮住。有的地區把五毒串成長串,在它們上端繫上艾草、菖蒲,然後在下端穿上三瓣大蒜組成藕形,菖蒲、艾草表示刀和劍將它們斬除,大蒜表示鎖,將它們鎖住殺死。還把它掛在門前顯眼的地方,這叫「懸端午景」。

懸艾草

既然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邪毒盛行的惡日,所以端午節懸艾草的習俗是為了辟邪毒,讓家人安康。南朝梁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荊楚人以五月五日並踢百草,采艾以為人(形),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五月初五時值初夏,多雨潮濕,細菌繁殖快,人們易染病,艾草,菖蒲發出的氣味,可驅除邪氣,消去病毒。

艾草,菖蒲發出的氣味,可驅除邪氣,消去病毒。圖為艾草。(Fotolia)
艾草,菖蒲發出的氣味,可驅除邪氣,消去病毒。圖為菖蒲。(全景林/大紀元)

飲雄黃酒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端午節要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也是常用的中藥,對各種皮膚真菌和金色葡萄菌,變形桿菌有抑制作用。所以端午家人團聚喝雄黃酒,認為這樣可以驅走百病。塗在小孩的鼻子,耳朵,並在額上畫一個「王」字,則有健身驅邪作用的意思,所以俗諺曰:「飲雄黃酒,百病多遠走。」

端午節撒灰除蟲是禳毒驅疫的習俗。(公有領域)

【說故事時間】

端午節的傳說

每年黃曆五月初五日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重午、午日、夏節,與中國新年,中秋同屬中國最重要的三大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但最為一般人接受的是,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楚國詩人屈原。他雖一片忠心卻被放逐到江南,因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國家逐漸走向淪落滅亡,在五月初五這天懷石自沉於汨羅江。

據說屈原投江的消息一傳開,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蜂擁至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駕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準備的粽子、雞蛋丟進水中,說是把魚蝦餵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一個老醫師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要用來制伏江裡的蛟龍,防止它們傷害屈大夫。

過了一會兒,水面上果真浮起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保護孩子們,使他們不受那些毒蛇害蟲的傷害。從此以後,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划龍舟,圖為台灣和國外的選手在台北進行划龍舟比賽。(AFP)

事實上,許多端午習俗在此之前即已流傳,中國人早就有此反映季節變化與天氣特徵的節日了。在古代,五月俗稱毒月,或稱惡月。因為五月氣候轉為炎熱,食物容易腐壞,蚊蟲蒼蠅孳生,百毒齊出,很容易發生傳染病,為了驅邪避毒保平安,因而形成了各種習俗。

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在家門前懸鍾馗像,掛艾蒿和艾草(艾葉、菖蒲)來去除各種毒害。端午節包粽子饋贈親友,稱為送節。龍舟競賽是端午節最具民俗意義的活動,其目的也在於祈求平安。

重陽登高的來歷

黃曆九月初九為「重陽」,又稱「重九」。古人將數字也分陰陽,而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月日並陽,所以稱為「重陽」。

重陽節的由來,根據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相傳東漢時,汝南縣有一個人名叫桓景,向費長房學道。

有一天,費長房告訴他說:「九月九日,你家中有難,你趕快回去,告訴家人做一袋囊,裝上茱萸,繫在手臂上,登上高處,喝菊花酒,就可以消去災禍。」桓景如實地照著師父的話去做,全家登山。等到晚上回來時,發現家中的雞、狗、牛、羊全都暴死了。

重九有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風俗。圖為山茱萸的枝條與果實。()

後來,故事流傳開來,人們九月九日這天過起重陽節來,並有了重九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風俗。

(資料來源:正見網傳統文化教材)

點閱【幼學瓊林】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