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親子教養

有父母陪伴的童年:一生富足

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最幸福。(Shutterstock)

人氣: 25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9年02月03日訊】文:勤宜・大紀元
2天前,兒子20歲的生日,在家平靜溫馨地度過,兒子說:「感覺今天甜甜的。」我聽了很開心。

這句話對我頗有觸動,也很欣慰,生日那天一大早起來,很安靜,我祝福他生日快樂後,我們母子倆坐在一起聊天,感嘆時間的速度,也一起回顧我們一起走過的20年,內容非常豐富,又一起展望了未來,特別聊了一些讓人充滿期待和快樂的事情——開啟了生日當天的愉快。

生日的當天,我仔細做了一頓生日午餐,雖然就是3道家常菜,兒子非常開心,畢竟是媽媽專門做的。我也很開心,是因為這種心與心的靠近,體驗著平靜的快樂,孩子更需要的也是和父母心靈方面的感受與交流。在物質極大豐富而快節奏的今天,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用心陪伴孩子的時間。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因為小時候父母足夠的陪伴,讓我們一生受益。

豐富的美味

小時候,我們生長在藏區,父母陪伴我們的時間不少,晚上圍坐一起,給我們讀書,每日的早餐時間,只要爸爸沒去出差,基本上都是爸爸站在爐子旁邊照顧我們吃好早飯,早飯基本上都是酥油、犛牛奶和爸爸烙的餅,或是蒸的饅頭。

我們三個大的那個時候都在上小學,吃酥油很厲害,爸爸站在爐子邊不斷把酥油放入裝有熱水或者犛牛奶的碗中讓它融化,我們就用饅頭或者餅蘸上融化的酥油吃,太好吃了!而且不限量。

長大以後知道,那個時候,父母大部分的工資基本上都用來給我們買吃的。而且因為爸爸媽媽都好客,媽媽的同事和學生們,以及爸爸做記者結交的各路朋友,家裡常常是人來人往,差不多每週都有餐會。

爸爸的廚藝也就是有我們之後練出來的,變化各種花樣給我們做飯。天寒地凍的藏區蔬菜很匱乏,每年入冬前,爸爸媽媽都會做一種醃菜,我們叫「花菜」,就是用芹菜、紅蘿蔔和蓮花白切絲混合做的醃菜,做起來很辛苦,光是洗菜、切菜在天寒地凍的藏區就夠受了,而我們在旁觀看也很快樂——彼此陪伴。

爸爸媽媽的花菜吸引很多人來家裡要「花菜」吃。父母的陪伴自然給我們很多安全感和快樂,他們的待人之道對我們也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今天我們個個都會做飯,也熱衷於做飯款待朋友。

新衣的味道

中國新年在童年的記憶中是興奮不已,充滿快樂,因為太多令人激動的事情了:教數學的媽媽做衣服也很厲害,很會裁剪,記得學校很多阿姨都會來找媽媽幫忙裁剪。每次過年,媽媽都會給我們每一個人做新衣服,從買布、量尺寸、裁剪到縫紉機上和試穿,整個過程都是一種期待幸福,現在聞著新布的味道都讓我滿心歡喜,大概就是源於小時候的快樂記憶吧!很多時候媽媽都會提前做好,但是一定要等待著大年三十才可以正式穿上。

過年的炮聲

另外一大樂事就是鞭炮,早早爸爸就會買回來那種電光炮,掛在房樑上,每天看著紅彤彤的電光炮就很開心,等到給我們分鞭炮的時候,興奮地無以復加。爸爸顯然也是樂在其中,頗有權威的滿足和快樂,兩種不同的興奮互相交織,那種開心和滿足真是終身難忘。

愛乾淨的媽媽在過年前就會帶著我們一起做大掃除,連磚頭地面也會讓我們一塊一塊用抹布擦得乾乾淨淨的,那個時候做大掃除和平時的感覺不一樣,因為接著就是嗨到不能再嗨的過年啊!

除了穿新衣、發鞭炮、吃團圓飯,還有爸爸做的各種好吃的、隨時吃的美味。加上四處有人前來拜年,送來更多好吃的、好玩的東西。有一年還有一位來自北京最時尚的叔叔,帶著我們做燈籠,天黑之後帶著我們,提著做好的燈籠上山去玩了!

寫到這裡,我都感覺小時候的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過著非常富足的生活,滿滿的快樂!雖然平時淘氣也會被父母「家法伺候」——另一種形式的陪伴,讓我們全方位感受父母的溫暖,心中充滿喜悅!

父母的愛好

愛好運動、戲劇、音樂、電影和讀書的父母在他們享受的過程中,也順便把這些愛好傳染了給我們。記得70年代末,當時已經工作的一位學生給帶了一個點唱機和唱片,我們家裡就成了當地第一家擁有點唱機的家庭,越劇「紅樓夢」、黃梅戲、京劇、羅馬尼亞音樂「雲雀」,還有山東快書「武松打虎」和相聲,大開眼界而且很有趣。

記得那個時候我很喜歡聽「武松打虎」,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一歲的時候我多半是在一位山東阿姨家度過的原因,聽父母講那位山東阿姨自己也有幾個小孩都比較大了,我在他們家基本上就成了最受寵的的小嬰孩,這就是緣份吧!至今,我對山東口音都有較高的識別度,頗感親切。有時候還會被山東人誤以為我是同鄉呢。

回顧當年,父母陪伴我們的時間和他們的愛好,帶給我們的那些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們的人生也很豐富而積極。那個時候的物質條件遠無法和今天比,但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時間非常多,父母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照顧、陪伴我們成長,那種快樂也是彌足珍貴。這次兒子過生日,母子倆的特別互動也很走心,讓我憶起了當年的快樂,感恩父母教養!#

本文刊載於舊金山1月19日教育版

責任編輯:李曜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