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遊金門戰地 感佩國軍英勇抗共

金門古寧頭戰史館。(蘇蓉蓉/大紀元)
人氣: 15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9年0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蘇蓉蓉台灣金門報導)幾位好友一起尋訪經歷了古寧頭戰役及823炮戰的金門。金門的文化資產豐富,共有8處國定古蹟、66處縣定古蹟,大家以感謝與緬懷的心去參訪多處軍事堡壘、歷史文物與戰役遺跡。

遊客正在看法輪功的真相看板。(蘇蓉蓉/大紀元)
ㄧ(蘇蓉蓉/大紀元)
ㄧㄧ(蘇蓉蓉/大紀元)
金門特色電話亭。(蘇蓉蓉/大紀元)

中共百萬發炮彈攻打金門

第一站來到了「古寧頭戰史館」,館外停放兩輛戰車「金門之熊」是當年戰車部隊的主力。館內陳列有戰利品、武器、當時作戰往來文件等等;還可觀看13分鐘介紹古寧頭大戰的紀錄影片。對岸中國共產黨於民國47年至68年間,用超過百萬枚炮彈攻打金門,看到當時國軍官兵們不顧自身安危,殺頭顱、灑熱血,只為保衛同胞的生命與財產,犧牲奉獻自己的生命。

看完之後,心中對當時的英勇國軍油然升起敬佩之意。

金門之熊是當年古寧頭戰役役使國軍使用的輕戰車。 (蘇蓉蓉/大紀元)
金門坑道口毋忘在莒。(蘇蓉蓉/大紀元)

碑文記載當時慘烈戰況

接著來到「北山古洋樓」,此樓建於民國17年,牆面上遺留下滿目瘡痍的彈孔,是飽受數不清的炮彈摧殘後留下來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可想見當時戰況之激烈。建築物旁有「北山巷戰紀念誌」碑文,記載當時慘烈戰況。附近還有古厝聚落,有的已凋零,有的有經過整修,也是歷史見證。

沒到過金門的人都聽過「莒光樓」,在民國48年郵政總局曾發行「金門莒光樓郵票」,金門莒光樓之名隨著郵件而馳名中外。

建於民國17年的「北山古洋樓」牆面上遺留下滿目瘡痍的彈孔,為飽受數不清的炮彈摧殘後留下來的歷史見證建築物。(蘇蓉蓉/大紀元)

見證古寧頭戰役勝利史實

金門莒光樓是一座3層樓的仿古宮殿式建築,在戰地政務時期興建,由沈學海設計於1953年完工,是為了表彰金門歷次戰役的英勇事蹟。

莒光樓3樓展示在1949年帶領國軍打贏「古寧頭戰役」的胡璉將軍的遺物。登上莒光樓頂,可看到對岸。在莒光樓下方,有不畏風吹日晒雨淋,對大陸同胞講真相的法輪功學員。

「清金門鎮總兵署」現所在地原為「叢青軒」,是明萬曆辛丑年間進士許獬讀書的地方,多次改建後成為現在規模,直到1915年金門設縣,歷經金門縣公署、金門縣政府、行政公署、金門防衛部等進駐辦公,現在則是金門縣定古蹟。

「清金門鎮總兵署」金門縣定古蹟。(蘇蓉蓉/大紀元)

開挖坑道碼頭供搶灘用

金城鎮南端「翟山坑道」為一個A字型戰備水道,總長約357公尺,1963年為因應戰爭所需而開挖,耗時3年才完成,戰時供登陸小艇搶灘運補用,坑內並有停靠碼頭。現已新架設鐵欄杆,供遊客行走觀賞坑內鬼斧神工的偉大工程。這是很多人流血流汗建造的奇蹟。

「山后民俗文化村」位於金沙鎮,由16間民宅及兩間公共廳堂組成,為僑居日本的王國珍及王敬祥出資興建,分贈山后王氏族人居住。現整修為文化村,從設計到興建相當考究,歷時25年完工。房旁有棵百年的桄榔老樹(又稱台灣海棗),老樹已傾斜現用鐵鍊將其固定住。

「水頭商港」位於金城鎮的西邊,是金門本島通往烈嶼鄉(俗稱小金門)的乘船碼頭,也是大金門往返廈門及泉州的碼頭,為兩岸小三通的指定港口。我們騎著租來的機車繞大金門,再帶著機車上船坐到小金門九宮碼頭上岸。受到小金門純樸的當地人熱情的招呼。

優雅的「忘了飛羽居民宿」

莒光樓附近的金城老街有美食街:在市場裡有牛肉麵、牛肉乾、廣東粥,我們買了搶手的小金門的芋頭,超「鬆Q」的;很密實、甜、水分足的「在欉黃仔」木瓜,至今仍留下深刻印象。我們經過「黃厝三層樓民宿」吃了碗道地小金門芋頭冰,超好吃還叫第二碗吃,店內人很多,生意很好。山后民俗文化村附近的「忘了飛羽居民宿」,無意中看到此間優雅民宿,聽人介紹說網路訂位很夯。

小金門「貓公石跳景平台」,看到沙灘上一顆顆像炮頭一樣裝置,可防止敵人船隻登陸。往廈門望去,可清晰看到對岸的房舍。此地因特有的紅色石頭「貓公石」而得名。也是台灣唯一產貓公石的地區。

向保家衛國官兵們致敬

金門走一趟,感覺住在安定台灣的我們,實在無法想像,當時居民每天在對岸共產黨的炮彈襲擊下,過著提心吊膽日子的艱辛。看到戰爭留下來的歷史見證,也讓我們打從心底敬佩保家衛國的官兵們,有他們的勇敢捍衛國土才能讓後方的我們能發展富足的經濟,建設美麗的台灣。◇

責任編輯:李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