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2月20日訊】(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美國史話》製作人方偉綜述)美國建國先父們在第二十五項立國原則中認為,美國要與所有國家友好相處,互通商貿,誠實以待,不捲入與任何國家結盟。
在當時美國國父們在建國時就設想了美國的方方面面,整個憲法設計的就是政治體制,它就是一個整體藍圖,涉及到全部國家政體的很多面向,國家體制是什麼、怎麼做軍事、怎麼搞經濟,以及怎麼做外交。國父們預見到了美國需要與各國建立外交關係,在這個方面,國父們就訂立了這樣的原則:與所有的國家通商交友但是不結盟。
為什麼制定不結盟原則呢?現在來看美國不是有很多盟友嗎?比如歐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有那麼一串的盟國。那麼這個不結盟原則到底和今天的美國如何對應?
概念澄清:不結盟是分離主義 而非孤立主義
這裡有一個概念問題。就是說,川普總統上任後做了很多事情,像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重新將「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更新為「美墨加協議」(USMCA)等等。川普的這些舉動被左派說成是搞孤立主義。但是,這個概念當初在國父的時代,就已經申明了,他們說美國的這個不結盟政策,不是孤立主義(Isolationism),而是分離主義(Separatism)。孤立主義是我只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國父們說不是的,他們定義美國的不結盟原則是分離主義。
那麼分離主義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美國不想跟他國交朋友?不是的。美國國父們說,恰恰相反,美國要廣泛交友,但是不想拉幫結派。這有點中國古話「君子之交」的意思。
斯考森教授說,這個概念有點像今天的瑞士,就是:我們對誰都沒有敵意,除非他威脅到我們。因此,美國可以跟所有國家交朋友,而且它背後是有道理的。為什麼要廣泛交友但是不拉幫結派?國父們說,因為宗教和道德要求我們這樣。我們不偏袒,不特別喜歡誰,也不特別討厭誰。這就是美國對外交往的這麼一個原則,廣泛交友但不拉幫結派。
這裡也是針對人性弱點的,人基本上都是特別喜歡誰的時候就會出現偏好、偏袒、失去公正公允,而特別討厭誰的時候也會看他不順眼、覺得他一無是處、排擠他,他的行為就很容易觸動你的神經,導致你跟他開戰、幹仗。國父們希望用崇高的正義和善良來處理美國和他國的關係,這是他的指導原則。
斯考森教授說,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跟做人是一樣的,做人也不能是對誰特別好、對誰特別不好,做人不要拉幫結派,而國與國之間也是同樣道理。就是說,我們美國就像個君子,採取的也是君子的行為。他也指出,像美國目前提的這個最惠國待遇是不對的,不應該搞什麼最惠國,沒有最惠國,大家都平等相待,跟世界各國加強商業關係,減少政治關係。
不結盟說的也是同樣意思,叫做廣泛交友但是不結成固定聯盟(除非戰時)。政治關係指的就是結盟結派,所以喬治‧華盛頓當時說,戰爭時期的臨時結盟可以,但是在戰後要恢復諧和自由的外交關係。
比如說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占領歐洲的時候,美國與英、法、比利時、蘇聯結成反法西斯同盟。但是二戰結束後,其實就應該解除這樣的盟友關係,但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到現在已經成立五六十年了,川普上任後說不要這個東西了,有人就很不理解,「這是我們的盟邦呀!」
其實川普是回歸當初美國國父們的立國原則的,我們美國幹嘛要結盟,歐洲自己做你的防衛就好了,美國為什麼要在德國和意大利駐那麼多軍隊,永遠保護你?我們美國是君子,待誰都好,不特別對誰好,用君子的方式對待所有人。現在川普說我們不跟歐盟結盟了,要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就被認為是離經叛道,其實他是回歸本來的原則。
今天川普總統和加拿大、歐盟這些歷史上的盟邦談生意,談判關稅,寸步不讓,有些美國人就受不了,「那都是我們的鄰居或盟邦呀,川普你怎麼能對他們這樣?」那些罵川普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美國本來的國家原則是什麼、美國的外交原則是什麼,是不與誰結成永久同盟,對所有國家,美國都會平等相待。
分離主義與「昭昭天命」的關係
斯考森教授專門指出,分離主義不是說美國人不管美國以外的事務,恰恰相反,美國人還有他們所信仰的「昭昭天命」,這兩者並不矛盾,分離主義是美國的獨立、公正和在國家間的不結黨,而「昭昭天命」指的是美國在世界上的道德責任。
我們來說一說什麼是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美國早期的發展,與這個詞很有關係。Manifest的意思是「明顯」,Destiny就是「宿命」,即明顯的天命、昭示的天命,翻成中文叫「昭昭天命」。
當歐洲的新教徒離開歐洲跑到美國來之後,他們在很多地方得到神的點化,像修煉人得到點化那樣,他們會覺得上帝指引他們來到美國這塊廣闊無垠、河流豐富、土壤肥沃、作物豐盈、一片富裕的土地,讓他們在這裡建立上帝在人間的王國;他們會覺得有使命在美國這個地方建立一個模範的國家,最終要把這個模範的國家推展到全球去。
這樣的設想從國父們訂立憲法時就開始了,因為他們不斷地接收到上天這樣的點化。為什麼美國在十三個殖民地之後,一直在往西進呢?這個西進運動,不是貪婪,不是為攫取更多的土地,而是因為他們認為,是神讓我們向西走,把我們的國家要延續到太平洋去,我們有這個使命,讓這塊大陸成立為一個完整的美國。
1823年,美國政治家、第五任總統詹姆斯‧門羅時期提出了著名的門羅主義。門羅主義是一項關於美洲大陸控制權的外交政策,它的概念就是說,歐洲強國不可以侵入西半球,西半球是我們美洲人的地盤。他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我們美國的制度要推展,北美推展完之後要去南美,西半球先成為美國昭昭天命的上帝的王國,然後再推展到全球。
分離主義讓美國獨立和善待他人,而昭昭天命讓美國對全球有責任感,他是說上帝給了我們這片國土、給我們一個使命,我們在這裡要建立道德和政治自由,而這個道德和政治自由,在這個基礎上所建立的一個國家就是上帝的王國;我們要把道德和政治自由通過美國推展到全球,這就是昭昭天命的意思。
所以當時在西進的時候,美國人真的是前赴後繼,克服艱難險阻,很多人帶著《聖經》走上西進的道路,他堅信這就是上帝給他的使命,我一定要把這個國家推展到太平洋的岸邊去,他是這樣的動力。美國的昭昭天命仍然延續到今天,仍有一些保守派的人們相信美國就是有這個昭昭天命,我們美國是上帝垂青的國家,我們有責任把道德和政治自由推展到全世界。
顯然,還沒有完成這個使命。如今的左派、自由派都是不再認同這個使命的了,但是,這個東西仍然流淌在很多很多美國人的血液中,就是這個「昭昭天命」。反映到美國的外交政策上,就是這個「不結盟」原則,就是美國的第二十五項立國原則。#
(轉載自希望之聲廣播電台)
責任編輯:張憲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