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史】唐宋明時發現無主的寶物歸誰所有

作者:劉曉

在古代法律用語中,埋藏物、隱藏物稱為「宿藏物」, 歷代律法對宿藏物等無主物的歸屬權都有非常明確、細緻的劃分。圖為金塊。(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601
【字號】    
   標籤: tags:

在自家土地上或者人跡罕至的地方發現或撿到寶貝,應該歸誰?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近些年來,大陸媒體時有與之相關的新聞。

比如2012年年初,四川彭州通濟鎮村民吳高亮在自家承包地中發現了罕見的烏木,價值數百萬元,地方政府不允許其自行挖出,而是宣稱此烏木屬於國有,並組織強制挖掘。當地官員還告訴他:「發現烏木不舉報是違法行為。」

再如2015年1月,一名哈薩克牧民在新疆阿爾泰地區青河縣境內撿到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塊重7.85公斤的狗頭金。律師稱狗頭金應該歸國家所有,儘管許多網民認為應該歸牧民所有。

上述結論顯然依據的是中共的法律。根據中共的《民法通則》規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不過,與古代中國王朝的法律相比,號稱「先進」的中共又打了自己的臉。

在古代法律用語中,埋藏物、隱藏物稱為「宿藏物」, 歷代律法對宿藏物等無主物的歸屬權都有非常明確、細緻的劃分。比如唐朝的《唐律疏議》、宋代的《宋令》規定:

一、從他人的土地上得到宿藏物,根據法律可以與土地所有者對半分。隱匿而不送還的,根據法律需要歸還,「坐贓論減三等」,流放不超過一年半。如果得到形制奇特的物件,如古器、鐘鼎等文物,需要送交官府,但官府不能白拿,需要出錢購買。隱匿不送的,也是「坐贓論減三等」。

二、在自家土地、無主荒地和官地上發現宿藏物,歸發現人所有。

明朝的《大明律》的規定略有不同:「若於官私地內掘得埋藏之物者,並聽收用。若有古器鐘鼎符印異常之物,限三十日送官,違者杖八十,其物入官。」意思是如果是在官地和私人土地上發現寶貝,歸發現人所有,但如果發現的是古器鐘鼎符印等文物,則需要在三十天內送交官府,違背規定的人要被杖責八十,東西被沒收。

因此,如果四川的村民和新疆的牧民是在唐宋明時期發現了烏木和狗頭金——二者應不屬於文物,如果是在自家土地、無主荒地和官地上發現的,那就應該歸自己處置;如果是在他人的土地上發現的,那就應該與土地所有人對分。

不難發現,唐宋明對於宿藏物歸屬的法律,採用的是「先占取得」的原則,而這不僅與古代西方社會,也與現代西方社會通行的立法精神相通的。

如古羅馬法規定:「某人在自己的地方發現的財寶,被尊為神的阿德里亞奴斯遵循自然平衡,把它授予發現人。如果它是某人在聖地或安魂地偶然發現的,他作了同樣的規定。但如果它是某人在並非致力於這一業務,而是出於意外的情況下在他人的地方發現的,他將一半授予土地所有人。」

如現代德國《民法典》規定:「發現因長期埋藏而不能查明其所有權人的物,並因發現而占有該物時,其所有權的一半歸屬於發現人,另一半歸屬於寶藏埋藏所在地的物的所有權人。」這與唐宋的法律何其相似?!

從人類的發展歷史和法理來看,「先占取得」自古便有,它是一項人所擁有的自然權利,無主物所有權的「先占取得」立法原則,正是對人的自然權利的承認,國家立法不可以將其剝奪,至多只能因為維護公共利益的緣故,對其作一些限制,比如出於文物保護的目的,官府購買古器鐘鼎符印等。

與古代的律法相比,中共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的規定實在是落後,其不過是中共掠奪民眾財產、剝奪人的自然權利的又一具體體現。@*#

參考資料:
1. 《唐律疏議》
2. 《宋令》
3. 《中國的自由傳統》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漢朝是一個「以孝治天下」的王朝,如開創「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對於自己的母親薄太后,就非常孝順。母親生病,他不僅廣招名醫,而且還親自給母親餵藥。母親病情突然加重時,他更是萬分焦急。上行下效,整個漢朝,對於老人,是相當的尊重,也給予了一定的特權,而保障老人特殊權利的是歷史上有名的「王杖制度」。
  • 上古五帝時期就有了高等教育,當時的教育場所叫「成均」,虞舜時稱為「上庠」,夏朝時稱為「東序」,商代時稱為「右學」,周代時名為「東膠」。西周時已經出現了「太學」的說法;從漢代開始,「太學」成為國家在京師所設大學的正式名稱。
  • 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稱帝九年後,發現不少官員的德才和職位不相符,導致很多政事廢弛。忽必烈向漢臣張雄飛、江孝卿說起此事,將此局面比喻為「大廈將傾,非良工不能扶」。並詢問二人的建議。
  • 不久前,媒體報導了徐州八孩母被鐵鏈鎖頸,遭受囚禁及虐待一事。此事涉嫌拐賣人口,備受外界關注。徐州官方發布四次通告,其說辭對八孩母身分前後矛盾,引發外界質疑,更有法律人士認為,中共官方縱容和參與拐賣人口犯罪。如果在中國古代拐賣人口,各朝刑法將如何懲治?
  • 古典小說《紅樓夢》第三十九回中,有這麼一段:賈母等人在屋裡聊天,忽聽外面的人吵嚷起來。賈母問怎麼了,丫鬟回話說:「南院子馬棚裡走了水了,不相干,已經救下去了。」這裡的「走水」是失火的意思。
  •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市井雞販。(公有領域)
    在當今社會,人們稱生意人為「商人」,稱買賣行業為「商業」,而買賣雙方交易的物品稱為「商品」。在上古三代,中國出現了一個商朝。現今人們所說的「商」,是否和商朝有關呢?
  • 桌曆
    從1752年9月3日至13日,英國沒有任何人出生、死亡、結婚或工作,也沒有爆發戰爭或出現天災人禍,甚至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事實上,這11天並不存在於英國的日曆上,也就是英國人在當年的9月2日晚上睡覺,隔天早上起床就是9月14日了。為什麼英國會憑空失去11天呢?
  • 九品官人法的出現和存續,是適應了當時的社會要求。皇帝把士族看作人才庫,猶如對待御苑裡的寶馬良駒,既給予高規格優寵,又得備好鞍轡、打上馬釘兒,以保證能駕馭馳騁。朝廷不斷加強管理規範,以保證士族的精英優品不墮。
  • 九品官人法在實行中,相關的配套管理制度越來越完善。在東晉到南北朝這六朝時期,打造了歷史上特有的士族文人貴族時代。表現上是:皇權或皇朝雖頻繁更迭,而士族大夫們持續穩定地職掌國家典制。中國禮制文明與文化不因皇權姓氏改變而損折。因此,我覺得以士族制度或者文人貴族制度來概說六朝政治制度,更能貼近歷史真貌。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主要選官制度是九品官人法,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科舉制,深刻影響了社會的興衰更替與文化走向。士族集團縱橫國政,士族標舉貴族精神品質,享有空前絕後的榮譽和地位。這也是中國在長期分裂大變革時期的一段特有現象。本篇以人才選舉制度為核心,概括揭示九品官人法在每個大的歷史時代用人之面貌,以及其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