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瘡,又稱壓瘡、壓力性潰瘍,往往是因為年長者或病人長期臥床、坐輪椅,無法改變姿勢,所以身體的骨頭突起處持續受到壓迫、摩擦等而出現皮膚病變。
為什麼會長褥瘡?
當皮膚長期受到壓力,導致部分或全部軟組織血行不良,或者供給皮膚血液的血管斷裂,就可能出現褥瘡。
最常長褥瘡的地方包括:
● 薦椎、尾椎、臀部
● 手肘、腳跟
● 腳踝、膝部側面
● 肩背部
● 頭部後方
褥瘡通常發生於長期不動的人,尤其是臥床或長期使用輪椅者。一般認為,個人的皮膚承受能力弱,是形成褥瘡的因素之一,如長期營養不良、大量出汗皮膚潮濕、動脈硬化、半身癱瘓與神經病變者。
褥瘡的癒合能力隨著年齡增長就越來越弱,各種疾病與抽菸、服用消炎藥等也會影響褥瘡癒合。
中醫治療褥瘡的方法
中醫稱褥瘡為「席瘡」。《外科啟玄》中提到,「席瘡乃久病著床之人,挨擦摩破而成。」久病、大病之後,氣血虛衰,肌膚失養,稍加摩擦即使皮膚潰破、壞死,導致褥瘡發生。
氣血虧虛會使瘡色呈淡紅或灰白;若長期受壓,氣血運行不暢,鬱滯化熱,熱盛肉腐,肉腐又成膿,氣血瘀滯,則瘡色紫暗。
褥瘡的中藥治療方法:
若局部出現紅褐色斑,繼而紫暗紅腫,此為氣滯血瘀。宜行氣活血,可用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當歸、熟地、澤蘭等藥。
若褥瘡潰爛,腐肉與膿水較多,為蘊毒腐潰型。要清熱解毒托毒,藥用金銀花、甘草、玄參、當歸、黃芩、黃耆、皂刺、白芷、川芎、地丁等。
若瘡面腐肉難脫,或腐肉雖脫,但新肌色淡,癒合緩慢,屬於氣血兩虛型。需要補益氣血、通絡潤膚,用藥有如當歸、黨參、黃耆、白芍、熟地、白朮、丹參、雞血藤、川芎、茯苓等。
褥瘡的外敷治療方法:
褥瘡初起紅斑未潰,可輕輕按摩,受壓部位置軟墊,並用醋濕敷,然後外補滑石粉;
若表淺潰腐,可用0.5%黃連溶液濕敷,如有壞死積膿者,應擴瘡切開引流,清除壞死組織,再敷上藥;
如傷口逐漸收口,可用生肌玉紅膏合生肌散外敷。生肌玉紅膏由白芷、甘草、歸身、血竭、輕粉、蜂蠟、紫草、麻油等組成,而生肌散由黃耆、天花粉、乳香、沒藥、銀花、甘草等組成。
如何預防褥瘡?
雖然褥瘡越早發現越好治療,但對於重病人來說,即使早發現和治療,仍難預防長出新的褥瘡。
可以通過如下方法來避免褥瘡產生:
1. 經常翻身,變換位置;
2. 通過保養讓身體氣血充盛,皮膚不易潰破、有較強的抵抗力。
3.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4. 保持身體清潔,避免大小便沾染皮膚。◇
· 夜間頻尿睡不好?有8大原因 醫師教你擺脫
· 不活動肌肉就衰退!醫師教你預防肌少症
· 照護病人和老人吃飯時 你必須注意的一件事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