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12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方金媛台灣高雄報導)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灣新住民已超過55萬人。長期協助跨國婚姻家庭的賽珍珠基金會12月30日發佈「2019年十大新住民新聞」,從中看見新聞媒體焦點從民生、法制議題移向教育、經濟移民及文化治理。聽見新住民聲音並善用這股「新」動力,是台灣社會需面對的嚴肅課題。
2019年十大新住民新聞由9名學者專家自49則新聞共同評選而出,並首次與高雄師範大學合辦,代表南部對新住民的重視,也凸顯「高雄」作為新南向最前線城市的時代意義 。
2019年十大新住民新聞前三名為〈立院三讀通過《大學法》修正新住民歸化可持原學歷升學〉、〈居留證統一證號擬改版 內政部估百萬人受惠〉與〈新南向僑外生留台工作7年將可入籍〉;此外,備受矚目的新課綱〈創全球先例!東南亞7國新住民語文課程列國小必選〉也榜上有名,顯示台灣日益重視新住民文化,更是開啟臺灣孩子對於東南亞國家認識、銜接國際的鑰匙。
評委之一,同時也是高雄師範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利亮時指出,現行居留證號碼「前2 碼為英文字母加 8 碼阿拉伯數字」,未來如比照國民身分證號「第 1 碼英文字母加 9碼阿拉伯數字」原則改版,將大幅減少新住民的不便;「國籍法修正2年」則可落實政府延攬外籍人才政策,讓更多專業人士參與國家建設發展。
中山大學社會系碩士阮氏貞在越南即自大學畢業,但剛到台灣時,只能從事清潔、家庭代工,尋找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困難多阻。來台18年,目前她負責多項關懷新住民服務,終於可以發揮所長。
阮氏貞說,本次十大新聞可窺見新住民從一開始面對各種生活適應的難題,到公私部門在經濟、法律、教育等推動的各項政策,正面訊息增多,讓新住民可以放心在台灣落葉生根、安居樂業。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楊培珊表示,近來台灣新住民相關新聞增加,且散見於電視台、報紙及網路各類媒體,顯見新住民社會能見度越趨高漲。但台灣社會仍未善用新住民多元文化的優勢,新聞中仍不乏出現使用或隱含有歧視語言或意思,如:「外配娶哪國好?」等,顯示距離「社會共融、共好共生」標準,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2019年十大新住民新聞
1.立院三讀通過《大學法》修正 新住民歸化可持原學歷升學
2.居留證統一證號擬改版 內政部估百萬人受惠
3.新南向僑外生 留台工作7年將可入籍
4.評估報告出爐》新經濟移民法 對就業、薪資正影響
5.台灣多元文化:小學多語教學引發對英語教育衝擊的擔心
6.新住民司法保護 通譯權受重視
7.「新住民好學平台」明年2月啟用 提供6語服務
8.創全球先例!東南亞7國新住民語文課程列國小必選
9.內政部:國籍法修正2年 助逾600人歸化
10.保障新住民 行政院跨部會推動各項照顧措施
責任編輯:筱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