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兒科名醫葉勝雄42歲癌逝 大腸癌如何早發現?

文/蘇冠米

據衛福部2020年統計,大腸癌已連續13年蟬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1位。(Shutterstock)
人氣: 3533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台灣知名小兒科醫師葉勝雄因大腸癌病逝,享年僅42歲。許多網友得知消息後,紛紛到他的臉書粉絲專頁悼念,一些醫生也在臉書上表達遺憾與不捨。

被稱為「兒科界天使醫師」的葉勝雄,即便工作繁忙也致力於衛教,生前曾在臉書上分享許多淺顯易懂的育兒衛教資訊。他的臉書文章只更新到今年8月,彼時正與病魔對抗的他,仍為擔心腸病毒的家長發文解釋「腸病毒相關問題」,並在臉書寫下:「能幫小朋友解決問題,是快樂的事。」

葉勝雄曾任職的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對外界證實,葉勝雄為了抗癌已停診1年,可惜發現時已比較晚期,最終不敵病魔;同時表示,相關細節基於尊重家屬隱私不便透露。

如何早期發現大腸癌?

據衛福部2020年統計,大腸癌已連續13年蟬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1位。通常發生於50歲以上的人群,高危險群為:

● 有腸道病史,如有腺瘤性息肉或發炎性腸道疾病者;

● 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包含家族性大腸直腸息肉、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直腸癌等。

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生人群已明顯年輕化,誘發原因可能在於長期外食以及飲食習慣的西式化。例如喜歡食用燒烤或油炸的食物、加工肉品。含有較多飽和脂肪的紅肉也被視為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因此要避免食用過於肥膩的紅肉,或將之高溫烹煮及辛辣調味,以滷、炒、燉煮等方式料理較健康安全。另外,長期喝酒、肥胖、抽菸及不運動的人也都有大腸癌的風險。(推薦閱讀:這些常見飲食是大腸癌推手 4種食物可預防

大腸癌會造成排便習慣改變,例如糞便變細、便祕、腹瀉、血便。然而,排便習慣改變非大腸癌特有,其它功能性腸胃疾病也很常見;而且早期大腸癌多數沒明顯症狀,幾乎都是在檢查時被發現。

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有助早期發現、治療大腸癌。

糞便潛血檢查是檢查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無法看到的血液。因為大腸癌腫瘤或息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血液會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這項檢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或息肉,再由大腸鏡作進一步診斷。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2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降低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目前,台灣國民健康署目前提供50~74歲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

然而,若屬於大腸癌高風險族群,特別是家中一等親(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有大腸癌病史,需要和醫生商討是否應從40歲開始直接做大腸鏡篩檢。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通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發現的話,治癒率可超過85%。大腸癌還可通過調整飲食習慣、保持正常作息少熬夜、多運動與體重控制來預防。在飲食方面,除了清淡搭配,減少高溫油炸和燒烤,還需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味噌與納豆等發酵食品、優酪乳與優格等乳製品、補充Omega-3脂肪酸或每週吃2到3份魚,從而降低大腸癌風險。◇

· 這些常見飲食是大腸癌推手 4種食物可預防 

· 做大腸鏡能預防腸癌嗎?關於大腸鏡的10問

· 醫師公布:抗23種癌症的對應食物 肝癌腸癌都有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