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賀冬至不賀夏至?成語「一元復始」對應冬至節,隱含什麼寓意?其道理可從《易經》的智慧中得到解答。
冬至是黃曆十一月中氣,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冬天的「中點」;從《易》六十四卦的對應來看,冬至之卦為重卦〈復〉卦。
重卦〈復〉卦(地雷復)的卦象為坤上雷下,乃雷藏地下之象。雷卦初爻是陽爻,上為二陰爻;坤卦是三陰爻。〈復〉卦六爻,即一陽爻在下,五陰爻在上,寓意生命躍動的生機藏在地底下,等待春天復甦。
〈復〉卦對應冬至,《大戴禮記‧夏小正》說:「日冬至,陽氣至,始動……」,「陽氣至」就是卦象初爻為一陽爻所顯現的含意。古人說「冬至一陽生」也是這個易理。《漢書‧五行志下之下》也說:「冬至陽爻起初,故曰復。」「復」具有返回的意思,冬至就是陽氣循環返回起點(初爻),寓意天地間又到了萬象更新的起點。
從64卦順序來看,〈復〉卦接在〈剝〉卦(重卦山地剝)之後,所以有「由剝而復」之說。「由剝而復」又顯示一種人生的哲理,道理也是顯現在卦象中。剝卦為上一陽爻和五陰爻組成,〈復〉卦為下一陽爻和五陰爻組成。「由剝而復」顯示陰陽循環恆常不變的理則:陽氣衰微之後,由上轉入地下復生,象徵陰陽循環再回到起點,代表新生!
古人傳下來的成語「一元復始」就是從這個「由剝而復」的卦象而來的,寓意萬象更新。古人為何賀冬至不賀夏至?道理就在於此,冬至到了,陽氣返回,天地一元復始,萬象將更新,所以古人在嚴寒中歡慶迎冬至!而夏至雖然是盛夏之節,然而也是陰氣起的時點。東漢蔡邕《獨斷》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夏至陰氣起,君道衰,故不賀。」唐代杜佑《通典.禮三十八》也說:「日長則賀(*冬至),君父道也。下慶上會,情交節也。日短則不(*夏至),臣子道也。」中華文化觀察天地之理入微而深遠。
在上古的周朝,在冬至日,天子率百官舉行大祭,祭祀天神、地神、祖先和八神(八蜡,後代稱八臘);地方祭祀社稷;家家戶戶祭神、祭祖。[1]從上到下,普天下懷著敬畏、感恩之心過了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迎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新年。[2]
冬至到,一陽歸來,萬象更新還會遠嗎?從此日往後,陽氣將慢慢發展強盛,萬物就會越來越舒展,前程越來越光明。
註:
[1] 周代冬至祭天神、祭人鬼,見《周禮‧春官宗伯》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又杜佑《通典》:「有虞氏冬至大祭天於圓丘,以黃帝配坐」。
[2] 上古的周代、秦代曆法,把冬至當作新年的開始。
@*#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點閱【成語數來寶】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