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在地水資源論壇 親水治水綠美化後村圳

在地水資源論壇 親水治水綠美化後村圳。(宋順澈/大紀元)
人氣: 22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9年1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宋順澈台灣新北報導)樹林社區大學於23日在台北大學人文大樓舉辦「在地水資源『親水』從頭開始」論壇,透過學者、官方、民間、在地耆老、碩彥、學生們的共同討論,針對環繞樹林、新莊、鶯歌、三重的百年「後村圳」的污染問題研擬出一個綠美化的可行方案,改善水資源的循環應用,重現往昔青山綠水長流的美景,還原成為優質的水資源環境能夠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此次參與的專家、學者、官方、包括社大主任王義榮、主秘蕭如珍、北大特區聯合策進會理事長鄭坤華、張光驊、海山學研究中心主任洪健榮教授、新北市水利局河川計畫科科長潘志豪、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所助理教授李進億博士、玓瓅文史工作室鄭至翔、陳建志教授、高宏華博士以及地方耆老、碩彥等20多人參與討論。

水資源論壇議題以「後村圳」的河道流向為主題,這一條「後村圳」曾經是水源豐沛的灌溉河圳,現今變成臭水溝,許多渠段以加蓋的方式遮掩治水的困境。而越來越多的不透水路面,消失的河圳本體,以及因為看不到而忽略清理,進一步可能衍生嚴重的水患危機。樹林社區大學蕭主秘指出,水資源與生活息息相關,透過關心地方水資源議題,關心超過兩百年歷史的「後村圳」,讓「後村圳」有機會被更多人認識,因此邀請在地居民參與討論,透過地方的民眾的聲音與耆老故事後,凝聚大家的共識,成為改造水圳的方向,讓「後村圳」後續發展的方向有一個脈絡可以依循。

根據各方調查討論發現,「後村圳」這條水系跟樹林區的發展息息相關,「後村圳」曾經引流大漢溪的河水,一路灌溉沿線樹林、新莊、甚至三重地區的農田,灌溉面積比台北市的瑠公圳還大,在快速都市化發展後,聚落仍舊與水圳共存。水圳當年切開土地奔流成為大圳,一分為多,隨著人口增加工商業的發展,建築物也依著水圳兩旁高樓大廈林立,也創造出了獨特的地景。許多建物的後巷就是超大的圳體,更有水圳兩旁都是公園,卻命名不同的神奇例子。政府目前要推動的前瞻計畫中,有關水環境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何讓水環境更有防護力、抵抗力及恢復力,水圳治理攸關未來永續發展的關鍵。期許政府能傾聽民意、結合專家學者的建議與完整規劃,打造永續美好的親水家園。

透過此次興辦公共論壇,讓居民認識更多水圳的重要性,並且在活動中,進一步發想與會者想要怎麼樣的未來家園,有與會者分享國外相關的治水成果,也有與會者分享之前鄰近北大特區水系網路的踏查成果,更有與會者跟我們分享古今河圳的可能對比,新北市政府水利局潘科長也跟我們分享近年對於「後村圳」的整治規畫,結合歷史人文的專家學者解說,讓居民能夠完整的認識地方水系的前世今生,會後一起討論有關親水家園的未來想像,大家一致需要綠化美化之後的親水「後村圳」,才是未來的理想家園。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