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波士頓

「坐忘雅聚」 波士頓琴社辦古琴講座

古琴演奏會後合影。左起:薛晶晶、李哲、謝憧、楊信宜、褚劍琳、呂晨晨、陳思涵、董燕、黃堅城。(黃劍宇/大紀元)

【大紀元2019年11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劍宇貝得福鎮報導)11月9日下午,由波士頓琴社主辦,楊信宜老師主持的「坐忘雅聚-古琴音樂與文化講座」在貝得福鎮(Bedford)舉行,約40位文人雅士相聚一堂,欣賞古琴音樂,並聆聽呂晨晨博士的音樂文化講座。

董燕學員與楊信宜老師(右)合奏《風雷引》。(黃劍宇/大紀元)

第一個環節是欣賞琴曲彈奏。楊信宜做了開場白,接著七位學員與她輪流彈奏了不同的古琴曲。其中,謝憧、褚劍琳和李哲三位都是彈入門曲目《仙翁操》,楊老師介紹說這是描繪道家陳摶老祖得道成仙翁的曲子,而不同人彈奏會相應有不同的層次。

接著,陳思涵彈了《秋風詞》與《環佩》,後曲聽起來有一種道家的感覺,像古代人走路時身上環佩相碰而發出的聲響。薛晶晶彈了《極樂吟》和《陽關三疊》,董燕彈《梅花三弄》。

楊信宜則送上經典的《漁樵問答》,最後還與董燕合奏壓軸曲目《風雷引》,據介紹此曲帶有北方的音樂特色,吸收了一些民間小調,聽起來挺華麗的。

楊信宜與呂晨晨博士(右)合影。(黃劍宇/大紀元)

第二個環節,是來自哈佛大學的藝術與建築歷史博士研究生呂晨晨講解她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研究所得。題目是「內視返聽:『無弦琴』與魏晉南北朝的冥想修行」。

她提出疑問,陶淵明一生愛琴,彈的卻是「無弦琴」,那古人怎麼聽?聽什麼?她利用中英圖文投影,旁徵博引大量的歷史文獻,解說在佛教與中國傳統哲學的碰撞中,魏晉南北朝時期湧現出對人的神識與身體的獨特觀念。人們開始關注心靈的感官,強調摒棄肉眼與肉耳的世俗感官體驗,而是用心眼與心耳去體會世界的真實面貌,即「內視反聼」。對於心眼與心耳的推崇,使得中國音樂審美尤為關注圖像化的神遊體驗,並在此時期湧現出「無弦琴」、「嘯」等獨特的音樂行為。

謝憧和陳思涵向記者介紹,古琴與古箏看起來相似,卻大不相同,古箏重而弦多(21弦),古琴身輕只有7根弦。另外兩者音色也不一樣,古琴沈靜古樸,古箏婉轉清越。遂有「古琴悅心,古箏悅耳」一說。

有兩位先生來為自己的妻子打氣,他們都是通過網絡結識對方的。大家感嘆緣分的神奇,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愛好也使眾人聚在一起。◇

責任編輯:馮文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