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順治帝出家之迷(下)

文/宗家秀
font print 人氣: 81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木陳道忞《布水台集》中透露,順治的孚齋門上字幅書有:「生死事大」四字,壁書則寫:「莫道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

木陳道忞讀罷萬般感慨,頓覺萬縷塵緣斷滅,進言皇上:「我少年時讀李卓吾的詞句『才等待,便千萬億劫了也』,即日出家。」

皇上立刻對他說:「亦請老和尚幫我寫一副,用以自警。」

接上文

傾心佛法

清太宗皇太極對藏傳佛教十分重視,順治在其薰陶下,對佛教抱有敬意。順治八年,世祖在北京南苑親自接見了五世達賴喇嘛。

同年,順治到河北遵化景忠山圍獵,得知山上「知止洞」裡的別山法師已經靜修9年了,前往探看,別山禮遇順治,回京後,順治特開闢萬善殿邀請別山法師來京參禪。

順治十四年,順治在京師城南海會寺召見高僧,深切懇談佛法之後,甚至邀請他們去宮中講道。

木陳道忞是崇禎十五年間寧波天童寺的住持,順治十六年應御詔入京,與順治相伴八個月,順治尊稱他為「老和尚」。兩人習佛論禪,切磋詩詞書畫。

離京前,順治手書「敬佛」二字贈送給老和尚,以示對佛法的虔誠。御書「敬佛」二字曾保留在西苑萬善殿、京西萬安山法海寺、寧波天童寺等處。

木陳道忞曾透露,順治孚齋門上字幅書寫著:「生死事大」,壁書為:「莫道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

木陳道忞讀罷字幅,萬般感慨,對皇上說:「我少年時讀李卓吾的詞句『才等待,便千萬億劫了也』,即日出家。」

皇上立刻對他說:「亦請老和尚幫我寫一副,用以自警。」

順治十六年,順治到進京的湖州報恩寺住持玉林琇的住處,請其為自己起個法名,並謙虛地說「要用丑些字樣」,玉林琇遂書寫了十來個字進覽,順治選了「痴」字,又配上「行」字輩,法名「行痴」,號「痴道兒」。

史載順治曾在兩個月內38次到高僧館舍談論佛經,並多次萌發出家之意。

五世達賴喇嘛同順治帝會面,西藏拉薩布達拉宮五世達賴喇嘛享堂司西平措大殿壁畫中的其中一幅。出自《清史圖典》。(公有領域)

與董鄂氏的姻緣

順治先後冊立兩位皇后。一位是孝莊太后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由多爾袞做主定婚、聘娶。順治親政,將她封為皇后。二人性格不合,順治廢掉皇后,降其為側妃。後來,順治又娶了一位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但婚後生活並不幸福。

順治十三年,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賢妃冊封為皇貴妃,典禮極其隆重,並特頒大赦恩詔。因冊封貴妃而大赦天下的,古未有之。從此,董鄂氏雖沒有皇后之位,卻有統管後宮之權。

董鄂氏到底是誰?史界多有爭論,一說是秦淮八絕之一的董小宛,但因其比福臨大十多歲而不太可信。二是,學界根據《湯若望傳》中的一段敘述和史學家陳垣的推測,認為是順治弟弟的媳婦,但此種說法並無實證。

無論董鄂妃是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董鄂氏具備非常賢德敦厚的品德,勝過她的美貌。《清史稿》中記載,順治皇帝曾為董鄂妃的美德與賢淑所感動,親寫《孝獻皇后行狀》,細述其言行。

董鄂妃侍奉皇太后非常細心、勤快、周到,順治國務繁忙,沒辦法時常陪在皇太后身旁,而董鄂妃的盡心侍奉,讓皇太后深感安慰,太后說,董鄂妃對她的照顧,比皇帝還要殷勤用心,這使得順治可以無顧慮地去處理外務。對待皇上,起居飲食,董鄂妃無不體貼照應。每當順治從外面回來時,董鄂妃必噓寒問暖,回來晚了,必柔聲安慰,並親自奉上準備好的膳食。而每到進餐時,皇上邀她一起吃,她必謝辭。皇上逢慶典前,她必叮囑侍從讓皇上少喝酒。

看到皇上瀏覽奏摺時匆忙不暇,董鄂妃就提醒他應該仔細看,不要有所疏漏;皇上請她一同覽摺,她又連忙拜謝,並說「後宮不干政」。順治夜間批閱奏章,她總是展卷研墨,侍奉湯茶。

更可貴的是,董鄂妃生性善良仁義,宮女太監犯錯時,董鄂妃往往為其求情,對後宮眾人愛護有加。她還常勸說順治斷案要慎重公允,惦念秋決囚犯的生命。

董鄂妃聰穎勤學,讀書過目不忘,在漢學、書法、佛學上和順治有共同語言。在她的悉心付出下,皇太后、皇上和整個後宮上下有序諧和。

但不幸的是,這樣美好的賢內助,在陪伴順治四年後,於順治十七年八月病逝了。

清世祖成年肖像。(公有領域)

順治出家之迷

順治帝離世和出家,官史記載和坊間野史、傳說各有說法。正史中記載,順治帝24歲時因出天花而駕崩。

清初詩人吳偉業在《清涼山讚佛詩》中隱喻順治因董鄂氏離世而看破紅塵到五台山出家了。《翁同龢日記》中記載,北京西山有一首題板詩,「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出語率真,無雕琢,詩風及韻味符合順治帝的個性。

另有推測,康熙大帝六次西巡,五次經過五台山,探看父皇的可能性較大。康熙還因沒有找到順治蹤跡,曾經在寺廟牆壁上題寫了「文殊色相在,惟願鬼神知」的詩句後,含淚辭別。

有當代學者考證《敕住善果旅庵月和尚奏對錄》中記載的順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順治皇帝對旅庵和尚說發願早日正式出家,當旅庵勸說不要捨棄皇位為僧時,順治則回答「恐朕未能若此」。

《敕住善果旅庵月和尚奏對錄》中還記載,順治十八年四月十七日,景山順治梓宮火化時旅庵恭述兩首偈,言火化只不過是燒了個空梓宮而已,順治因徹悟而決定捨棄皇位出家。此考證似乎為順治出家增加了史料的份量。

有史料記載,順治在董鄂氏離世後,有出家之心,讓玉林琇弟子茆溪森為其淨髮,茆溪森勸止無效,皇太后命玉林琇出面阻止,玉林琇命人燒起柴火,如順治堅持出家,玉林琇將燒死弟子茆溪森,順治最後無奈,只好放棄出家念頭。不久病逝。

五台山寺院林立,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晚清遺老因果輪迴說

《清稗類鈔》是晚清遺老徐珂根據清代事例遺聞彙編的一本類書,順治皇帝出家的故事是這樣記載的。

明末峨嵋山有位結廬隱居的老僧,終日閉目打坐,食水不進。身邊只有一個小和尚侍奉著他。小和尚經常行腳下山化緣,老和尚依舊靜坐參禪,一晃十多年過去了。

忽然有一天,老僧睜開眼睛對小和尚說:「徒兒,我要走了,你好好待在這兒。」徒弟聽完哭了,拽著老僧的衣服非常傷心。老僧勸慰說:「緣份還未盡,我們師徒還有見面的一天。」

老和尚從袖中取出一幅畫軸,也不知道這幅畫是什麼時候畫的,上面有一幅肖像,與老和尚十分相像,五官齊全,但眼睛上面卻沒有眉毛。

老僧要徒弟珍藏好師父的肖像,並叮囑說:「我走後十二年,你方可下山尋我,拿此畫給路遇者,如果有人在此肖像上面補畫眉毛,那就是我。」隨即老僧坐化而去。

小和尚謹遵師囑,十二年後才下山。走遍天下輾轉雲遊了十多年,尋找師父無果。有一天,小和尚行腳化緣來到了京城,恰逢順治帝到郊外狩獵。小和尚也沒見過皇家隊伍,只記得師父的囑咐,於是竟冒犯御駕,請求看畫。

侍衛本想抓捕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和尚,順治帝制止了,要小和尚打開畫軸,小和尚打開畫卷後,順治帝一看那畫,詫異地說:「這人物圖怎麼沒畫眉毛呢?」遂命令左右取硯台筆墨,順治帝親手為肖像添上了眉毛。

小和尚此時早已淚雨滂沱,又驚又喜,趕緊跪倒在地,大喊:「師父,我可找到你了!」眾人面面相覷,順治帝更是不解何故。於是小和尚把老僧的囑咐和坐化仔細地向順治帝敘述了一遍。

順治帝當即也徹悟:原來自己的前世是峨嵋山修行老僧!佛緣又續上了。1661年,順治十八年,世祖拋棄帝位再次出家,了卻前世因緣。@*#

峨嵋山(公有領域)

參考資料:

《清史稿‧世祖本紀》
《清史稿‧后妃傳》
《清世祖實錄》
徐珂:《清稗類鈔》
周遠廉:《順治帝》
李文君:《順治帝手書「敬佛」考述》
毛亦可:《順治帝的孚齋》
蘇陽:《順治帝御筆書畫賜臣考》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太和絕頂化城似,玉虛彷彿秦阿房。南巖雄奇紫霄麗,甘泉九成差可當。」這是建成後的雲中宮殿——武當山宮觀給後人帶來的視覺衝擊,而這宏偉的工程能夠落成要歸功於明成祖朱棣。
  • 大報恩寺塔自建成至衰毀一直是中國最高的建築,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位列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與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等並列,被當時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的標誌性建築,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也被視為「天下第一塔」。
  • 在西王母授道後,漢武帝認真修行了六年之後,他覺得心胸清爽,格調高雅,因此相信自己一定能得道成仙...
  • 終於用僧袍換卻了龍袍,飄然遠去了,留下了一份罪己詔,和一首出家詩給這個世界
  • 受現代影視劇的影響,現代人想當然地認為,高高在上的天子、皇帝只有接受臣子們跪拜的份兒,根本不可能有皇帝反過來給臣子行這樣的禮的情況,偶爾有天子求賢若渴,最多也就是行行揖禮罷了。然而,真實的歷史卻讓我們大吃一驚。比如在現代鮮為人知的尊養「三老五更」的儀式上。
  • 順治帝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母親孝莊文皇后懷孕時,周體紅光繞身,如龍形盤旋,生產前,孝莊文皇后夢到有一位神仙抱著一個男孩放入她的懷中,並對她說:「此統一天下之主也。」
  • 齊王逃回長安後,唐高祖李淵第一時間得知了劉武周進犯的實力,誤以為唐軍不敵武周大軍,於是下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陝州總管于筠、內史侍郎唐儉等人,聯合助剿呂崇茂,同時發出一道敕令,命關中守將,嚴行堵御,所有河東一帶,暫行棄置。
  • 隋朝末年,劉武周割據一方,自稱皇帝,定國號大漢,是大唐的一大勁敵。劉武周為與大唐爭雄,屢次進攻幷州。齊王李元吉作戰的能力,遠遠比不上他的哥哥李世民。唐高祖李淵便給齊王添了一個行軍總管裴寂,原本希望老成練達的裴寂,能幫著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不料,裴寂出征竟也一敗塗地,反而使唐軍失去了晉州以北的全部城鎮。
  • 說唐高祖即已定都長安,但天下還未一統,群雄割據地方。李淵稱帝,傳檄天下。長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標。隴西薛舉想趁著李淵帝位還沒坐穩,就趁機出兵,攻打長安。薛舉雄踞隴西,擁兵十幾萬,聲勢頗為強盛,是李唐的一大勁敵。
  • 李世民與平陽公主率領的大軍集結,兩下會師,共計二十多萬兵將。李世民治軍嚴明,大軍雖眾,但行軍時隊伍並不凌亂,整齊畫一,軍容氣象自帶威儀。凡經煬帝行宮園苑,悉數罷免守官,並釋放宮女回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