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傳奇才女張愛玲逃到香港的前前後後(下)

文/秦順天
2018年香港書展上展出的張愛玲作品。(宋碧龍/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8651
【字號】    
   標籤: tags: , , ,

有人說張愛玲晚年悽慘,隱居在非常小的房間裡,沒有家具,沒有珠寶,不置產業。其實她帳戶上有近270萬元的港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精神,被她發揮到極致。擁有財富的張愛玲不過是刻意選擇了這份孤獨與簡單,畢竟,那是她自己可以選擇的生活。

接上文

再度走紅

到香港後,張愛玲很快供職於美國新聞署在香港的新聞處,兩年後,她去了美國,與作家賴雅結婚,後在加州大學中文研究中心從事翻譯和小說考證。

張愛玲1954年於香港所攝。(公有領域)

在美國,張愛玲發表了英文小說《秧歌》及《赤地之戀》,張愛玲力稱「所寫的是真人真事」。

《秧歌》寫農民在土地改革後被勒索「捐獻」,終於「暴動」。女主人公縱火焚燒糧倉,後喪身火海。不久,村民們奉命備齊年禮,扭著秧歌到軍屬家去拜年。「秧歌」的意像,暗喻了中國人被迫裝出來的笑臉及假裝出的幸福,揭示了政治高壓下農民的無奈與扭曲。

《赤地之戀》的時代背景是土改、「三反」運動和韓戰。小說真實描寫了中共對人血淋林的摧殘與精神控制。因為沒有足夠多的地主,土改擴大化,中農也變成了地主,被統統槍斃了事。村裡的流氓無產者,都成了共產黨的幹部,他們得到了最多的實惠。無數的人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迫害,一起扛過槍的戰友為求自保,變成了互相「檢舉揭發」的仇人……個人無容身之地,更不用說自由意志了。書中有一句話:「只要在共區生活過的人,大概都永遠無法擺脫這被窺伺的感覺。」不安與恐懼紮根在每個中國人心中,即使到了海外,也難以擺脫,這幾乎也是當今的現實寫照了。

張愛玲這位對政治沒有興趣與熱情的作家,遠離大陸,卻最早涉入暴力土改這段被中共有意掩蓋的真實歷史。至今,這兩本書都被中共視為禁書。

示意圖。街頭劇表演場景之一——土改鬥地主。(大紀元圖片)

上世紀60、70年代,張愛玲再度走紅港台和海外華人世界,80年代,中共有意邀她回國訪問,張愛玲回絕了。

1994年,台灣《中國時報》給張愛玲頒發終身成就獎,她隔岸領獎,拍了一張照片發到台北。照片上,張愛玲手持刊有「主席金日成昨猝逝」的報紙,眼睛裡,仍保留了半個世紀前的神采。

張愛玲再也沒回大陸。恢復通訊不久,張愛玲打算給姑姑寄錢,後來朋友說:「匯少了不合適,匯多了,又擔心政治形勢還會有變化,連累姑姑。」可見那時她也是心有餘悸的。

張愛玲晚年在美國離群索居,對世界、人生沒有更多需求,就是不想被外界打擾。據她在美國最親近的朋友林式同說,張愛玲看破了世事,是少有活得通透之人,她不執著、不攀緣;無是非、無貪瞋。雖然在作品裡描述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自己並不受七情六慾所縛。她的敘事,總是點到為止,自己從不深陷其中。她也不太留戀過去、不留戀上海,言談上,也從不表示對什麼有憎恨之意。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她也只是看看而已,從沒有占有的慾望。

1995年9月8日,75歲的張愛玲被發現逝世於加州的公寓內,無疾而終,遺容安詳。

有人說張愛玲晚年悽慘,隱居在非常小的房間裡,沒有家具,沒有珠寶,不置產業。其實她帳戶上有近270萬元的港幣(她把這筆錢贈與了她的朋友)。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精神,被她發揮到極致。擁有財富的張愛玲不過是刻意選擇了這份孤獨與簡單,畢竟,那是她自己可以選擇的生活。

如果她不離開大陸,一百個張愛玲也被壓碎了

張愛玲離開大陸後,與她背景相似的人,大多都沒有逃出中共的迫害。

與張愛玲齊名的蘇青,也是舊上海文壇最負盛名的女作家,1949年底因找不到工作而無法餬口,曾為投稿香港報紙,寫了《市婦運會請建廁所》等幾十篇文章,不僅沒得到稿酬,反而受到上海市公安局的警告,理由是:有「諷刺新社會」的嫌疑。

上海提籃橋監獄早期建築 ()

後來蘇青被分到越劇團工作,為配合「三反」、「五反」,她寫了很多劇本。1955蘇青被打成「胡風分子」,關進上海提籃橋監獄。1957年被「寬大釋放」後,回到劇團的蘇青去給劇場看大門。文革中蘇青被抄家批鬥,親屬與她劃清界限、斷絕往來,後來她被區文化館收留,退休時,每月退休金43.19元。晚年多病的蘇青臥床,不得不請中醫上門,竟為每次一元的出診費不能報銷而苦惱,她「只求早死」。1982年病危時,蘇青很想再看一看自己的書《結婚十年》,卻因該書被禁,遍求不得。蘇青死後兩年,被中共「平反」昭雪。

舊上海文壇上,與張愛玲、蘇青齊名的另一女作家是關露,她是中共安排潛入日偽機構的地下黨。1949年後,關露背負漢奸罵名,兩次被關入秦城監獄,幾度神經失常。結束十年牢獄不久,關露服藥自殺。她的房間,緊挨公共廁所,連張寫字的桌子都沒有。

示意圖。文革期間北京市中心的街景。(Getty Images)

夏衍,不斷反覆被強迫「認罪」,遭遇近九年的「牢獄之災」,鎖骨被打斷過,腿骨也被踢斷過,眼睛幾近失明。

將張愛玲引入上海文壇的作家周瘦鵑,1949年後戰戰兢兢地度過了幾次運動,他將毛澤東賜給他的芒果、菸卷供奉在家中「領袖像」前,直至芒果腐爛、菸卷發霉,還是恭敬供奉。文革開始後,周瘦鵑被逼跳井自殺;他的老師的包天笑,因早年避居香港,逃過了一劫;張愛玲自幼熱愛的作家老舍,1949年後,雖不斷努力違心歌頌中共和新政權,文革中還是被逼投湖自殺:主演過張愛玲編劇的《太太萬歲》的女演員上官雲珠,1968年跳樓自殺;胡蘭成與原配的兒子胡啟,文革初期,因懼家庭出身不好自殺……

如果張愛玲不逃到香港,能躲過其後五十多次的政治運動嗎?正如中共文人柯靈所說:如果留在大陸,一百個張愛玲也被壓碎了。@*#

參考資料:

《張愛玲文集》
莊信正編注《張愛玲莊信正通信集》
殷允芃《訪張愛玲女士》
香港 哈耶出版社《張愛玲的閨密》
林式同《有緣得識張愛玲》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如果梁實秋當年選擇留在大陸,斷不會完成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的翻譯的,更遑論自由的教書和表達看法,他留在大陸的兒子梁文琪、女兒梁文茜就是個明證。當歷史走過,誰能不說梁實秋具有一雙慧眼呢?
  • 誠如張愛玲所預言的那樣,中國在中共的治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至少八千萬中國人受到中共的迫害。張愛玲當年的轉身離去是何等的睿智?
  • 上個世紀50至70年代,發源於梧桐山的深圳河,被國際社會稱為中國的「柏林牆」。 對於數百萬渴望自由的人們來說,那裡是天堂與地獄的分界線。大陸50年代以後的各種政治迫害,包括屠殺、飢餓與貧窮,使民眾不得不想方設法逃離,當時香港幾乎成了最近的一處「天堂」。
  • 1941年12月8日7時,香港啟德機場上空,突然飛來幾十架飛機,緊接著一陣猛烈的爆炸聲響起,香港街面上、酒吧間電影院裡享受著生活的人們,望著遠處濃煙滾滾的天空,疑惑地抬起頭:「70%是防空演習,報紙上沒說戰爭已經逼近了呀。」
  • 抗戰時期的香港起到了物資運轉樞紐和巨額款項輸送渠道的重要作用。國民政府在港設有專門機關負責對外採購和對內輸入軍用物資。軍政部、貿易局、交通部、中央信託局都有駐港辦事處。抗戰初期,約75%的外援物質都是從香港經廣九鐵路運送到廣東和全國各地。九龍啟德機場每天都有定期航班飛往重慶運輸大量物資。
  • 與她同時代的作家中,沒有誰的家世比張愛玲更顯赫了:父系承自清末名臣張佩綸、李鴻章,母系是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的後代,繼母是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孫寶琦之女。中學畢業後,張愛玲到香港讀書,香港淪陷,她又回到上海。
  • 誰拿走了絕密文件?令美國總統害怕的懸案,至今無解,卻終結了兩位美國高層人士的政治生涯。
  • 30年代初,在世界面臨著經濟大恐慌之際,希特勒及其所率領的納粹黨以改革者自居,大行國家社會主義,一時將德國的經濟推向高峰,創造空前的政績。但在納粹黨取得政權之後,亦露出殘忍的本性:發動二次世界大戰、屠殺猶太人,前後總共造成了數千萬人的死亡。
  • 每當莫斯科舉行大遊行,大閱兵時,沒有一個莫斯科平民見過國家領導人是如何抵達了紅場陵墓上的觀禮台。不過,這並不奇怪。很多人早已聽說過那裡隱藏著一條華麗的密道,連接著克里姆林宮與紅場陵墓,以及市內的許多其它建築。
  • 多年前,我坐在飛馳的汽車上,汽車在渡橋過海。窗外是蔚藍的大海,最上面舖著藍天,懸著白雲。我忍不住對正在開車的石山說道:「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著自然環境的香港!我每次到香港,都只是看到鋼筋水泥的大都市。」當時的我,暢快得就像一隻衝破牢籠的小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