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一則新聞報導,有十名結伴出遊的旅客準備出國度假,有人因為家人突然生病,無奈地取消了航班;有人記錯了登機時間,導致兩個家庭的十名成員未能登上飛機。就在大家沮喪、嗟嘆時,航空職員告訴他們客機失事的消息。他們與死神擦肩而過,僥倖躲過了空難。
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表面看上去像是壞事,卻可以引出好的結果;看上去是好事,也可能招來不好的結局。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是眾所周知的一個典故。很久以前,居住在邊塞的人家中,有位老翁精通術數。一天,老翁家的馬走失了,無緣無故地跑到了胡人那邊。鄰人聽說這件事,都跑來安慰他。老翁說:「怎知這不會帶來福氣呢?」
幾個月之後,先前失蹤的那匹馬現身了,還帶回來一匹胡人的駿馬。鄰居聽說後,都來向老翁道賀。這回老翁卻說:「說不定這會帶來禍患啊!」
老翁家養了不少好馬,他的兒子平日很喜歡騎馬。一天,他的兒子從馬上跌下來,摔斷了大腿。鄰居聞訊,都來安慰他,勸他不要傷心。老翁說:「說不定這會帶來福氣呢!」眾人聽了都不理解,明明摔傷了,怎麼還能成為好事呢?
一年以後,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凡是健壯的年輕人都被徵調去當兵。參戰的年輕人,死傷慘重。惟獨老翁的兒子因摔斷了腿,無法出征,因此保全了性命。
醉酒誤事 終成美談
時光飛逝二千多年,來到清朝時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了翻版。
嘉慶十年(1805年),官員陳其元的父親與閣學陳嵩慶(字荔峰)作為「議敘鹽庫大使」[注]在北京候任。一天晚上,陳嵩慶與伊墨卿太守、張船山侍御一起飲酒。眾人酣暢宴飲,喝得很盡興。
本來陳嵩慶第二天要去吏部報到的,結果因為宿醉未醒,實在去不了。當時,正好有河南庫大使出缺,因陳嵩慶沒去報到,失去了這個機會。為此,他非常懊惱後悔,心中非常失意,眾人也為他感到惋惜。
然而不久之後,陳嵩慶得以進入翰林,最後官至內閣學士、禮部侍郎。道光二年(1822年),陳嵩慶到福建主持考試。陳父正好從石碼場大使升任同安知縣。於是,二人得以在鎖院相見(鎖院,考生入場後,官府封鎖院門,防止舞弊)。
陳嵩慶回憶往事,說:「如果昔日不是因我醉酒誤事,說不定今天的我,也還只是中州的一個小縣令啊。」
捷足先登爭肥差 反引禍事
道光二年,陳其元的祖父任職安徽太平府通判,按照慣例應負責押運北上。押運,在當時是個肥差。廬州府通判董某豔羨這份差事,就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了,眾人都為陳其元的祖父打抱不平,不過陳的祖父倒也不介意。
董某到了北方,卻碰上旗丁行賄事發,連累了押運官,受到刑部審訊。董某身關三木(指刑具,梏、拲、桎),差點死去。當時陳其元的祖父已改任滁州知府,他聽說此事後,嘆息地說:「唉,原本這件倒楣事應是我的,結果卻是董某承受了!」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禍之間相互轉化,其中變化之妙,渺不可測,尋常人實在難以預料。@*#
[注]:議敘,清朝對文官的獎勵機制。敘,評議等級次第的意思。議敘制共有十二個等級。通過「記錄」和「加級」組成。加級一次,相當於四次記錄。議敘的最低級別為加記錄一次,往上依次為記錄二次、三次,再往上即加一級,繼而加一級記錄一次。以此類推,加三級記錄三次為最高等。
「凡議敘之法二:一曰記錄,其等三;二曰加級,其等三。合之,其等十有二。自記一次至記錄三次,其上為加一級,又自加一級記錄一次,至加一級記錄三次,其上為加二級……凡十二等——《大清會典》」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