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台灣人來說,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對台灣的貢獻很大。正是他,在成為集黨、政大權於一身的政治強人後,除了致力於發展台灣經濟,還成功推動了台灣的政治轉型,讓台灣走上了民主之路。
1986年10月10日,時任總統的蔣經國在國慶大會上,發表了著名的《向歷史交代》的講話,表示要對歷史、對十億同胞、對全體華人有個交代。1987年5月,台灣副總統李登輝向應邀到訪的美籍學者楊力宇提交了蔣經國親筆書寫的「總統處理國家大決策的基本原則」:一、一切作為向歷史交代,不在乎目前的毀譽,而在於將來歷史上的評價;二、因應現實情勢所作成之決定,常不受他人之影響左右;三、企圖建立制度,求國家之長治久安,不求一時之方便。
除了要向歷史交代、對歷史負責外,蔣經國晚年多次強調要尊重憲法、依憲治國,他還強調要保障憲法前提下的公民集會、結社、組黨的權利。同時,他告誡屬下為政者要順應社會變遷和民心潮流,這樣「才能與民眾永遠在一起」。此外,蔣經國強調要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並在簽署解除「戒嚴令」後面對黨內質疑時說:「世上沒有永遠的執政黨。」
為了推動台灣社會的政治轉型,蔣經國採取了如下措施:調整決策機構,提升開明派力量;組織革新小組;解除「戒嚴令」;開放「黨禁」,允許成立其它政黨;開放「報禁」,允許私人興辦媒體;革新黨務。台灣面貌為之一變。在1988年蔣經國去世後,台灣逐漸走上了民主之路,並在1996年3月,實現了首次總統直選。
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為台灣奠定千秋功業的蔣經國,生活也是相當的簡樸。曾擔任其副官數十年的翁元先生披露了許多內幕。
在飲食方面,節儉持家是蔣家數十年從不改變的基本精神。蔣經國家的早飯,基本上就吃昨晚剩下的菜,加上夾雜鍋巴的剩飯,和在一起煮湯泡飯吃。蔣經國的早餐除了泡飯,還外加一小碟油炸花生米、醬瓜、半片鹹鴨蛋。中午,蔣經國一般不回家,家人通常吃兩葷兩素,也很簡單。晚上沒有應酬時,蔣經國會回家吃飯。
蔣經國家的廚師叫蔣永法,原是中共篡政前上海宋美齡公館的老管家,後因宋美齡1948年底赴美長期未歸,蔣介石便讓蔣永法去蔣經國家做廚師。因並非廚師出身,所以蔣永法的做菜水平一般,不過,蔣家並未過於在意。
剛到台灣時,蔣經國家並無電冰箱,所以買菜都是每天買新鮮的蔬菜水果。家中唯一的電器是大陸帶來台灣的美國製奇異牌電風扇,噪音十分大。直到上世紀50年代末,大同公司出產了台灣第一款的電冰箱,蔣經國才花了一筆錢,買了一台小冰箱。從此可以多採買些蔬果,存放在家裡。
後來,與蔣經國交好的台灣空軍情報署署長衣復恩,推薦了空軍的伙夫楊煥金做蔣官邸的大師傅,他一直做到蔣經國夫婦相繼去世為止。雖然換了廚師,但蔣經國家吃飯的簡單並未有太大變化。
蔣經國夫人蔣方良也是一位勤儉持家的好妻子。50年代,蔣經國的薪餉有限,即使外加蔣介石每月交代總統府下發的新台幣五千元的「津貼」,仍然有些捉襟見肘。對此,蔣方良精打細算,每個禮拜,她固定要查買菜的帳目,大師傅蔣永法和之後的楊煥金要把記下來的帳目,一筆一筆地讓蔣方良查核,能不花的一定不花。
翁元先生說,「蔣經國家用節儉自持,錙銖必較,是侍衛人員和副官們人所共知的事實。蔣經國對用錢的克勤克儉、清廉有守,更是我親眼所見,令我終生感念,足堪懸為政治人物楷模。」
翁元還提到蔣經國晚年時期的一件事,那就是蔣經國孫女友梅結束美國學業,準備到英國繼續深造,臨行前,蔣經國將她召到家中,與她談天說地,十分愉快。談話到一半時,蔣經國勉強從床上起身,從書房中的柜子中拿出五千美元,交給友梅。事後,友梅才知道蔣經國送給她的五千美元,居然是爺爺60年代幾次出境訪問時,省吃儉用,剩下來的美金差旅費用,他一直捨不得用,最後給了友梅作為去英國念書的費用。
與中共諸多貪污揮霍人民血汗錢的高官相比,蔣經國的膽識和克勤克儉的操守,怎不令人佩服?@*#
參考資料:
1. 2013年3月號的《炎黃春秋》雜誌刊登了王鐵群先生撰寫的《蔣經國與台灣政治轉型》 。
2. 《機密檔:台海兩岸未公開檔案》
責任編輯:李婧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