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紐約建商競築超高樓 不斷重塑天際線

在第五大道51街到52街之間建超高大樓 與57街「億萬富翁巷區」內中央公園塔樓不分高低

人氣: 20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9年01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王黎維紐約報導)幾十年來,帝國大廈(Empire Building)一直雄霸著紐約市天際線。但如果按「高層建築暨都市住宅委員會」(CTBUH)定義超過984英尺則算「超高」大樓,那麼紐約自金融危機後已有17棟完工或開始動工的,而且可能又將有第18棟。大大改變了紐約這座城市的傳統外觀。

據《紐約時報》披露,開發商馬克勞(Harry B. Macklowe)上週向城市規劃局(Dept. of City Planning)提交了一份初步申請書,打算在第五大道上介於51街52街之間建造一座新型超高大樓,可以俯瞰聖帕翠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如果成功的話,那麼這第18棟將加入紐約「超高」摩天大樓行列。

馬克勞的摩天大樓「Tower Fifth」(暫譯第五大道塔樓)有1,556英尺/96層樓高,如獲批准,將不僅是在紐約、甚至是在西半球的第二高樓。

大開發商競逐豐厚利潤

在紐約競爭激烈的地產建築中,若Tower Fifth順利建起,將與57街的「億萬富翁巷區」(Billionaires’ Row)內中央公園塔樓(Central Park Tower)不分軒輊,也可對望世貿中心一號大樓(One World Trade Center)。後者目前仍是紐約市最高建築物,包括頂端鋼製天線在內有1,776英尺高。

Tower Fifth拔地而起還可能影響到附近五棟標誌性建築:外觀大樓(Look Building)、兩棟聯排別墅、洛克菲勒中心和聖帕翠克大教堂,因此需得到地標保護會(Landmarks Preservation Commission)的批准。

由於新工程技術、都市區重劃、開發商競相追逐潛在的豐厚利潤,都推動了超高樓的發展。

馬克勞在帕克大道432號(432 Park Ave)大樓項目中,全部成本估計約13億美元,若將所有單位售出,銷售額可能超過30億美元,毛利潤17億美元。

現在開發商只需要一到三戶傳統大宅的面積,就能興建一棟超高大樓;而不像當年興建1,250英尺高的帝國大廈,地面面積需要一整個街區才能撐起超高樓。而且現在紐約市內很多區域不再有建築高度限制。

許多紐約人不滿興建超高大樓

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樣。過去,大多數紐約人不滿主要是針對辦公大廈。現在住宅樓也加入了對天際線的重塑。

不過,不論是居家或是企業租戶都願意為高樓層支付多點租金,尤其是能有無障礙的紐約景觀。

批評人士譴責超高建築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尤其是沿著被稱為「億萬富翁巷」(Billionaires’ Row)的第57街,就有五棟超高樓集聚在一起。許多戶公寓夜間都沒亮燈,因為很多屋主都是外國人。他們待在紐約的時間相對較少。

很多紐約人也很討厭這些超高大樓,它們在市區了投下長長的陰影,扭曲了街區的景觀。

長期致力於遏制超高樓興建的民間團體「上西城」(Upper West Side),其網站Landmark West首頁一張彩色圖片附上諷刺的字樣「來自大峽谷的問候」。

市府為社會政策龐大開支而妥協

華裔團體「保護華埠/下東城聯盟」長期以來抗議市府允許開發商在社區內興蓋豪華超高樓,罔顧長期住戶的權益和社區的歷史發展。

有125年歷史的非營利組織「市政藝術協會」(MAS),在2017年一份報告中批評「城市現有法規的漏洞已被利用來建蓋更大的建築物。」

《紐約時報》建築評論家金姆曼(Michael Kimmelman)更尖刻地比擬,稱這些摩天大樓像在這城市內「豎起了中指」。

雖然有市議員希望限制開發商地面空間權的交易,但白思豪政府為了支付可負擔住房、地鐵改善等社會政策的龐大開支,傾向鼓勵地產商開發更多樓層面積。◇

責任編輯:家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