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丈人」一詞的來歷

【文史】年長者獲賜王杖 漢朝老人很幸福

作者:劉曉

西漢 玉鳩杖首。青玉,光澤瑩潤,帶黃赭斑。作長尾鳥,羽豐體碩,頭上一束長羽。(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68
【字號】    
   標籤: tags: , ,

漢朝是一個「以孝治天下」的王朝,如開創「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對於自己的母親薄太后,就非常孝順。母親生病,他不僅廣招名醫,而且還親自給母親餵藥。母親病情突然加重時,他更是萬分焦急。上行下效,整個漢朝,對於老人,是相當的尊重,也給予了一定的特權,而保障老人特殊權利的是歷史上有名的「王杖制度」。

《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道:「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王杖長九尺,端以鳩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

意思就是說,秋天的第二個月,各地區要挨家挨戶調查老者的人數。70歲的老人,要授其王杖,同時賜糜粥給他們。80、90歲的老人,還有額外的賞賜。王杖長九尺,頂端用斑鳩鳥裝飾。斑鳩,從不咀嚼食物而是直接咽下,但不會噎著,因此,用斑鳩鳥裝飾王杖的用意是希望老人吃飯也如鳩鳥一樣,咽而不噎。

是以「王杖」又被稱作「鳩杖」,通俗說就是老人使用的拐杖。後來稱年長者為「丈人」,並引申為岳父,就來自於此。之所以稱為「王杖」,是因為它是當朝皇帝所賜,以彰顯皇帝尊老之意。

先秦時期,已經有了「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等做法,漢朝的第一個皇帝漢高祖劉邦開了漢朝做鳩杖贈送給高齡老人的先河。為什麼使用斑鳩鳥作裝飾呢?

東漢學者應劭在《風俗通義》中有這樣的解釋:當年劉邦和項羽相爭時,一次劉邦兵敗,項羽緊追不捨。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劉邦躲藏在樹叢中。彼時正好有一隻斑鳩鳥落在樹上,而且不斷地鳴叫。項羽的追兵趕到,認為鳥在樹上,樹下就不會有人,因此就沒去樹那邊搜查。有了斑鳩的掩護,劉邦這才化險為夷。等他當了皇帝,就做了鳩杖賜予老人。

明 沈周《鳩聲喚雨》。(公有領域)

漢文帝時,除了下詔書告誡臣下要善待老人外,還下令對8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賜米一石、酒五斗、肉二十斤;對9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加賜帛兩匹。

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更是大力提倡孝道,舉薦人才有一科就是「舉孝廉」。

到了漢宣帝時,正式確立了「高年受王杖」的制度,規定凡是80歲以上的老人由朝廷授以鳩杖。漢成帝時,降到70歲授杖。每年秋季各地統計好人數後,由地方政府舉行授杖禮。東漢亦繼承了西漢的做法。

1959年至1981年,甘肅武威漢墓先後出土了8根鳩杖,還有《王杖十簡》和《王杖詔令冊》木簡。簡文抄錄了東漢明帝和桓帝時期頒發王杖的詔書,讓今人得以一窺當時70歲老人享有的待遇和特權,主要有:

一、持杖的老人,相當於六百石的官吏。漢代時食六百石的官吏為衛工令、郡丞、小縣縣令。有了這樣的待遇,老人持王杖進入官府就不必低頭小步疾走,而是可以幾乎和當地官員平起平坐。

二、持杖老人不但被允許自由出入官府,還獲許走在只有天子的馬車可以走的馳道旁,這是非常大的優待,因為當時就連太子都不敢橫過馳道。

三、各級官府嚴禁對高齡老人擅自徵召、拘系,即免除勞役,也不准辱罵、毆打,「吏民有敢毆辱者,逆不道,棄市。」

詔書中記載了一些遭遇棄市之刑的具體案件。如汝南郡男子王安世因為「擊鳩杖主,折傷其杖,棄市」。汝南地區雲陽白水亭長張熬仗勢欺人,不僅毆打了持有鳩杖的老人,還拉老人去修路。張熬後被皇帝下令暴屍街頭。

四、不贍養老人者,要被處棄市之刑,即在鬧市執行死刑並暴屍街頭。對父母、祖父母等長輩不敬也是重罪,子女殺父母或祖父母,即使沒有成功,也要被判處棄市之刑,毆打長輩同樣要遭受棄市之刑。

五、地方官吏要及時給持杖者修理王杖或者更換。

此外,持杖者有免刑優待,老人們即使觸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就可以免予起訴,這繼承了先秦時期老人「雖有罪,不加刑焉」的制度。

青銅鳩杖,戰國紹興漓茲鎮出土。()

漢代出土的畫像石、畫像磚上,可見「養老圖」和「尊老圖」。如1956年於四川出土的東漢養老畫像磚,就形象地描繪了漢朝持杖老人所受到的優待。畫像磚的正面有一座糧倉,建在台階之上,以防糧食潮濕。台階前有踏道上下,便於運輸糧食。倉房開兩門,門閂在外,房頂上有兩氣窗,用於通風。倉房左側鋪一席,上坐一戴冠長服之人,兩手伸出似做指揮狀,面前還放著大小兩個量器。而倉房右側有一老人持鳩杖跪坐在地上,在他面前,一名僕役用量器往地上的容器中放入糧食。

還有1958年河南省滎陽縣出土的東漢陶倉上也有一幅彩繪養老圖。養老圖的中間跪坐者是老者,左邊兩人為朝廷官吏,右邊兩個侍從中有一人手提糧袋,描繪的是朝廷賜給老者糧食的場景。

漢代皇帝提倡尊老、養老,並身體力行,帶動了整個社會形成了尊老、養老的氛圍。漢代老人的生活也有了切實的保障,可以說漢朝的老人生活是很幸福的。@*#

參考書目:
1. 《漢書》
2. 《看得見的古人的生活》
3. 《後漢書》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2月21日訊】(中央社台北二十一日電)廣州市永福路日前出土一件王莽時期銅斑鳩木杖,斑鳩木杖象徵敬老。中國大陸考古專家認為,這項發現證實中國古代具有尊老敬老傳統美德,並已在兩千多年前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新華社報導,斑鳩木杖象徵敬老源於漢代皇帝劉邦。據一九五九年出土的三根斑鳩杖和﹁王杖詔書令﹂簡中記載,西漢和東漢皇帝都為年長者授王杖,在木杖首端以斑鳩為飾物。年過七旬的長者可享受很高的待遇和優惠,侵犯和侮辱他們的人將受到懲罰。
  • 吳氏把天帝賞賜的一貫錢,留給婆婆專用,那一貫錢用完之後,還會再出現一貫錢,連續不絕。不久之後,婆婆的雙眼也恢復了視力。
  • 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稱帝九年後,發現不少官員的德才和職位不相符,導致很多政事廢弛。忽必烈向漢臣張雄飛、江孝卿說起此事,將此局面比喻為「大廈將傾,非良工不能扶」。並詢問二人的建議。
  • 不久前,媒體報導了徐州八孩母被鐵鏈鎖頸,遭受囚禁及虐待一事。此事涉嫌拐賣人口,備受外界關注。徐州官方發布四次通告,其說辭對八孩母身分前後矛盾,引發外界質疑,更有法律人士認為,中共官方縱容和參與拐賣人口犯罪。如果在中國古代拐賣人口,各朝刑法將如何懲治?
  • 古典小說《紅樓夢》第三十九回中,有這麼一段:賈母等人在屋裡聊天,忽聽外面的人吵嚷起來。賈母問怎麼了,丫鬟回話說:「南院子馬棚裡走了水了,不相干,已經救下去了。」這裡的「走水」是失火的意思。
  •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市井雞販。(公有領域)
    在當今社會,人們稱生意人為「商人」,稱買賣行業為「商業」,而買賣雙方交易的物品稱為「商品」。在上古三代,中國出現了一個商朝。現今人們所說的「商」,是否和商朝有關呢?
  • 桌曆
    從1752年9月3日至13日,英國沒有任何人出生、死亡、結婚或工作,也沒有爆發戰爭或出現天災人禍,甚至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事實上,這11天並不存在於英國的日曆上,也就是英國人在當年的9月2日晚上睡覺,隔天早上起床就是9月14日了。為什麼英國會憑空失去11天呢?
  • 九品官人法的出現和存續,是適應了當時的社會要求。皇帝把士族看作人才庫,猶如對待御苑裡的寶馬良駒,既給予高規格優寵,又得備好鞍轡、打上馬釘兒,以保證能駕馭馳騁。朝廷不斷加強管理規範,以保證士族的精英優品不墮。
  • 九品官人法在實行中,相關的配套管理制度越來越完善。在東晉到南北朝這六朝時期,打造了歷史上特有的士族文人貴族時代。表現上是:皇權或皇朝雖頻繁更迭,而士族大夫們持續穩定地職掌國家典制。中國禮制文明與文化不因皇權姓氏改變而損折。因此,我覺得以士族制度或者文人貴族制度來概說六朝政治制度,更能貼近歷史真貌。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主要選官制度是九品官人法,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科舉制,深刻影響了社會的興衰更替與文化走向。士族集團縱橫國政,士族標舉貴族精神品質,享有空前絕後的榮譽和地位。這也是中國在長期分裂大變革時期的一段特有現象。本篇以人才選舉制度為核心,概括揭示九品官人法在每個大的歷史時代用人之面貌,以及其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