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英倫隨筆

教導孩子接受失敗 芬蘭的「失敗教育」

【大紀元2019年01月16日訊】香港父母大多希望子女成材,毫不吝嗇地投放大量金錢與時間在他們的教育方面,課餘的活動排得密密麻麻的,務求孩子成大後可在社會立足、出人頭地。孩子考上名校時一家人如獲至寶,失敗時則垂頭喪氣,甚至淚灑當場。成功,是當今社會公認的目標。

在世界另一方的芬蘭,卻從來不鼓勵人們不顧一切地追求成功,它們更以「失敗教育」聞名於世。何謂失敗教育?就是通過不同的活動,讓孩子嘗到失敗的滋味,以及明白失敗並不代表什麽,從而增強他們處理逆境的能力。

芬蘭在2010年10月13日,倡議成立「國際失敗日 」。在這一天,芬蘭人會鼓勵全球人士一起來「自曝其短」,透過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盡情和大家分享失敗的滋味,以釋放內心對失敗的恐懼。

國際失敗日開始是由芬蘭著名的Aalto大學建立,也只在大學流行。但學生分享失敗經驗和處理方法的訊息,引起了社會人士關注,不再視失敗為羞恥的風氣,不期然地在社會上慢慢形成。

芬蘭文化與教育部國際交流中心主任Paasi Sahlberg表示,成功和失敗從來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瑞典心理學教授Samuel West近期更建立了一間「失敗博物館」,展出了知名公司的失敗產品,像高露潔的牛肉寬麵條,哈雷機車生產的香水,以及可口可樂推出的可樂咖啡等。

Aalto大學創業社團主席Elina Uutela表示,一件事情可貴的地方通常不在成功本身,而是在艱苦的過程中成長。

芬蘭小孩從4、5歲起,就藉由滑雪中學習失敗。芬蘭人認為滑雪課首先要學的,就是練習跌倒,因為跌倒是最正常的事。所以老師會當著學生的面示範跌倒,然後從雪地爬起,再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跌倒。

這樣一來,小孩不但知道跌倒後如何快速爬起,也明白人生就像滑雪,意外與挫折都很正常,只要再次站起來就行。

到小孩年紀再大些時,芬蘭人還會給這些小孩製造更多失敗的機會,讓他們嘗試製作不同的物件,材料規格由他們自行決定,有不懂的地方雖然可以請教專業人士,但過程中導師只會旁觀,整個製作都要讓孩子自己完成。

在過程中,小孩假如意外被割傷,在情況許可下,就要其自行處理傷口;規劃有不足的地方就繼續改進,讓小孩在充滿艱辛、挫折的環境中,學到如何在沮喪時,打起精神繼續前進,培養他們堅毅不屈的性格。

其實,當我們明白一時間的失敗,並不代表什麽的時候,才會有真正成功的希望。

責任編輯: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