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龍芳台灣台東報導)很多人喜愛池上,且不以「到此一遊」為滿足,有人安排每季來、每月來,還有許多人乾脆移居池上。池上地價這幾年翻漲了一倍,觀光客也翻倍成長,每年進來130多萬遊客。自行車店從5家成長到30家,一年365天幾乎天天都有生意,伯朗大道登上花東景點人數排行第一名。
池上米這幾年大豐收,俗話說穀賤傷農,但池上鄉長張堯城認為:「糧食是上天的恩賜,豐收是大好事,關鍵是怎麼運用。」所以有品牌認證全國最高價的池上米不但沒有降價,也全都賣出去了。
不但穀倉滿,連鄉庫也滿了,池上的生育補助創全國最高,張堯城表示,「生育補助從5千元提升到6萬元,再加上縣府的1萬變7萬。」年輕夫婦一聽,哇!這麼高,都願意生了!
池上鄉百歲以上老人有6位,90歲以上近百位,是全國長壽鄉。老年人在池上倍受尊重,也充滿活力。86歲的獨居阿嬤林金蓮說:「每天都好忙,當志工,畫畫、唱歌,又有免費三餐,一點都不孤單,好幸福。」張堯城敬老尊賢:「老人家講什麼我們只有一個字,叫做OK!」
今年台東鄉鎮市評比,池上鄉優等第一名,鄉鎮清潔比賽池上鄉也年年第一。今年池上米又獲得全國有機米的總冠軍。不只對外績效優異,鄉內也和樂融融,無論哪個單位辦活動,其他團體都主動支援。
團結和諧 目標一致 快速進步
池上的進步有目共睹,張堯城說,「地方快速進步的重要元素就是團結和諧,這是不管什麼建設政策都沒辦法做到的。」
張堯城自比:「鄉長的功能就像以前那個木片水桶的桶箍,木片要合起來,要有一個桶箍把它箍緊不漏水,這個桶子才能提水,如果裂了一個縫,提回家水都漏光了,還累得要命,永遠不會有成果。」
然而要在這麼多的族群和團體中取得平衡和共識,並非易事。張堯城先自我要求:「最重要的是能按捺住脾氣,事前盡量溝通,我們就是一個池上團隊,沒有兩個。」
張堯城還勸鄉親放下選舉恩怨:「政治人物最重要的是氣度,出來選就是奉獻,選上有名了就不要想利,沒選上風度要拿出來,大家目標一致就是往前衝,共同維持地方的正向能量很重要。」
樹立乾淨清廉的政治美學典範
連任的張堯城今年選舉政見是:「台灣的好,從鄉鎮開始。鄉鎮的好,從池上做起。」他以實際行動樹立池上政治美學新典範,做到乾淨選舉、清廉執政。
號稱中華民國最清廉的鄉長,張堯城說,「我不打麻將、不去卡拉OK。池上鄉公所的工程,驗收完一個月就付款,包商不用花公關費、交際費,只重施工的品質。」
曾獲98年全國模範公務員,張堯城有豐富和務實的行政經驗。他擔任鄉長不批公文,但公所效率更高,「我充分授權,主管有榮譽感,就會有效率的執行,我們建立做事的SOP,形成良性循環,以後誰來當鄉長都一樣。」
全福利 從出生照顧到終老
過去4年池上藝文發展蓬勃,鄉公所藝文專車補助鄉親到台東市看表演,也連續數年到高雄欣賞國際級的美國神韻藝術團演出,提升鄉民素質涵養。
來到第二任,張堯城要發展全福利的宜居慢城。他說,「全福利政策是讓池上居民從出生到安老都有整套的照顧,讓鄉親安居樂業。」
除了生育補助提高,公托齊備,池上學生有3項重點培訓。公所每年暑假讓學生免費學游泳,「池上有大坡池,划竹筏賽要撐竹筏,一定要會游泳,通過的頒禮券,沒過的重修。」學生也要會煮飯,要認識自己的池上米。還要會樂器,大坡國小全校都拉小提琴,池上國中管弦樂團年年比賽獲佳績。
高中或大學的清寒子弟,公所用公益米基金給予補助,「中央和地方政府還有家庭,共同來養育下一代,讓他安心讀書。」
青年返鄉務農,只管種田,公所免費借機器設備,「這樣創業較簡單,青農自產自銷現在就有50家,每年兩次池上米比賽,現在一半是年輕人得獎。」
池上有3間老人會,有各種樂齡班,還將蓋全國第一棟長照2.0多元照顧中心。張堯城說,連身後政策都設想了,鄉公所納骨堂二館以宗教區分,達到榮譽志工買納骨堂可半價,結果志工倍增,老人家都願意出來活動筋骨,還可延緩老化。
池上Buffet廣結善緣
池上充滿活力,觀光池上,總有驚喜,「今年寒假有秧苗和油菜花選美比賽,讓遊客在田邊投票。因為好的稻穀要從好的秧苗開始。」張堯城說。
伯朗大道175公頃沒有電線桿,稻浪美景中外知名,「未來還要擴大面積,從197縣道到伯朗大道一整片約500公頃,都沒有電線桿,營造台灣很重要的一個地景。」
元宵晚上各村輪流主辦免費流水席,這2年吸引很多觀光客造訪,「鄉親熱情,幾十攤隨便吃,這叫池上Buffet。」張堯城說,所有慶典活動,都圍繞著一個中心點,就是地方的和諧團結。
信仰為本 堅持傳統 建構理想社會
池上是傳統鄉鎮,鄉民有各種信仰,鄉公所對不同族群的不同信仰都非常尊重,張堯城說:「土地公慶生,公所補助長壽麵線,去年就煮了500斤豬腳。鄉民對神農大帝的信仰特別虔誠,公所也補助宮廟辦五行筊擲筊比賽,祈五穀豐收。聖誕節全鄉一起踩街慶祝。」
今年寒假伊始,池上將舉辦全國首創的阿美族雙收豐年祭典,來自縱谷地區500位阿美族人將穿著傳統服飾跳大會舞,向神明和這片土地傳達謝意。
張堯城每天動腦筋想政策造福地方,他說:「我也是有信仰的人,人在公門好修行,好的政策可以照顧到很多人、很多家庭。」他表示自己做事的出發點並非為此生的榮華富貴,是為生命根本的回歸在努力。
正如「了凡四訓」提到的概念,他強調,做的事是白的還是黑的,另外空間的神都有記錄,所以此生要多積德行善,「人身難得,當鄉長就是奉獻,用修行的態度來從事公務。」張堯城以實際行動引導鄉親,共同建構池上成為老子《道德經》中的「小國寡民」、崇尚道德的理想幸福社會。
當全世界潮流都在往現代科技發展、講求個人功利、逐漸拋棄傳統時,張堯城以身作則,帶領池上反方向而行,敬天信神、堅持傳統,又在傳統的基礎上走出新路。◇
責任編輯:杜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