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郁玫台灣報導)肥胖不僅影響一個人的外觀與心理,而且影響最劇烈的其實是身體的健康。有許多肥胖患者為了要減重,尋求藥物、手術等減重治療,但其風險及副作用又令人卻步,因此中醫的介入成為治療肥胖的另一種選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林立涵表示,有些民眾前來看診,不是只單純地想減輕體重,而是希望從內而外把身體的機能調整好。在此提供想要減重的民眾3個步驟,不但能夠健康減重,溜溜球效應也不再來。
第一步:打造好體質
這是減重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有許多民眾在進行減重療程瘦得很快,但是只要停止治療又開始胖回來。其實想要改善肥胖情形,單純減重是不夠的,在體質沒有改善之前貿然開始減重,除了成效不彰、容易復胖,還有可能影響身體健康。因此要調整成易瘦體質,以下3件事情一定要把握。
1.充足睡眠
其實除了飲食與運動,許多民眾往往忽略睡眠也是一個重要的肥胖成因。根據研究顯示,睡眠時間與體重有明顯的負相關,睡眠時間越短,肥胖的機率越高。因為睡眠時間會影響體內荷爾蒙的分泌,使體內瘦體素降低、飢餓素與壓力激素升高。瘦體素濃度降低會刺激中樞系統增加食慾、減低能量消耗;飢餓素顧名思義,會讓人的食慾與飢餓感顯著地上升;壓力激素長期上升可能會使得腹部肥胖、水腫、血壓升高,甚至再加重失眠的情形,形成惡性循環。中醫認為睡眠障礙為陰陽氣不相接所致。睡眠品質好時,人體陰平陽秘,氣血循環通暢,就能維持人體正常的代謝。
2.減緩壓力
長期身處在充滿壓力的環境會使體內的壓力荷爾蒙分泌增加,包括腎上腺皮質素與可體松。腎上腺皮質素會促進食慾增加,囤積脂肪;可體松則會刺激肝臟製造與釋放葡萄糖,使血糖上升,並且抑制周邊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與利用,增加胰島素的阻抗作用,更加增進食慾與囤積脂肪。此外,由於腹部的脂肪組織比起其他地方有更多的類皮質糖素受器,壓力型肥胖更容易造成腹部脂肪的囤積。中醫能以舒肝解鬱的方式幫助人體調節壓力,使情緒維持平穩,針灸治療也可抑制饑餓的感覺,從而限制食物的攝取,避免過多的熱量累積在體內。
3.促進新陳代謝
在中醫的理論中,人體的代謝與脾胃運化有密切關聯,「脾主運化,胃主受納。」意即人體的脾胃負責將吃進的食物進行消化、吸收,轉化成營養物質給人體運用。如果脾胃功能不足,無法將食物適當轉化吸收,就會有過多的熱量、代謝的廢物或水分累積在體內。中醫將這些不正常的病理性產物視為一種「痰溼」,因此自古便有肥人多痰溼的說法。「痰溼」累積在體內不僅會造成人體肥胖,還可能產生水腫、身體重著無力、容易疲累倦怠等情形,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女性的生理週期或造成其他婦科疾病。
當然,造成肥胖的原因並不只有脾胃功能失常才會導致,人體其他臟腑包括肝腎功能的失調,也有可能會導致痰溼的積聚。因此中醫治療肥胖的問題並不會只著眼在體重控制,而是針對個人體質調理,讓失衡的生理機能重新恢復,代謝正常,多餘的脂肪、廢物自然不會囤積在體內。
對於脾胃功能的調理,除了中藥治療之外,針灸或埋線也可取得不錯的療效。根據研究顯示,胃經水道穴,大巨穴與腎經四滿穴、任脈水分穴具有祛除水溼痰濁的功效,能矯正水分代謝失常。胃經的募穴中脘、小腸募穴關元、大腸募穴天樞,皆為臟腑之氣在腹部交會聚集之處,埋線刺激可調理腸胃,健運氣機;或者也可直接針刺在體脂肪較集中之腹部穴位,施予刺激而活化局部氣機,促進脂肪代謝與腰圍縮減。
第二步:聰明飲食有妙方
「已經吃得很少了,怎麼體重還是一直往上升呢?要怎麼吃才能瘦?」這是很多民眾的疑問。在《陰符經》裡提供了一些線索,就是「食其時,百骸理。」認為要吃當地產的食物,並且要符合時令,人體的四肢百骸則會得到調理。因為這些食物自然、新鮮,能避免吃進過多的食品添加物,不會增加身體的負擔。
除此之外,糖與精緻的澱粉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如果人體過量攝取這類食物,會導致胰島素過度分泌。由於胰島素會刺激細胞儲存養分,阻止脂肪離開細胞,長久下來會造成人體肥胖的情形。市面上許多標榜低脂低卡的健康食品(包含穀片、燕麥片、優格、果汁)中,往往含有過量糖分,反而不利減重的進行。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每日糖類攝取量維持在每日總熱量的10%以下,有意願減重的民眾,可將飲食的90%以上調整為當季原型食物,且為低碳水化合物的組成。進食的順序也有祕訣,要先喝湯、再吃油脂、蛋白質可以增加飽足感,之後補充蔬菜等纖維質,最後吃容易影響血糖波動的澱粉類。
第三步:有效運動沒煩惱
三十歲是人生正要起步之時,但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也在此時出現黃金交叉,開始明顯下降。假如飲食、作息都和之前一樣,身體也沒有特別明顯的不適,但是體重卻開始明顯上升,這時候就該加入運動的習慣。運動不僅當下消耗卡路里,更重要的是它所產生的後燃效果,甚至能延續到之後的2天。
根據研究顯示,運動要有效率,應採用有氧搭配重量訓練的方式,最簡單方法就是快走或慢跑30分鐘,搭配30分鐘的阻力訓練,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減少最多體脂肪、保持肌肉不留失,重點是相對於單純的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交替的運動更能保持樂趣,讓人更容易保持運動的習慣。
林立涵補充說,許多人常說減肥是一輩子的課題,其實倒不如說是一種健康習慣的養成;經由中醫的介入可以讓患者睡得好、吃得好、代謝佳、生理期定時來,並且心態平和,所以減重的目的與成效不只是讓越減越美麗,而是越減越健康。◇
責任編輯: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