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9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新一紐約報導)今年5月市長白思豪宣布,要改革紐約市25年未動過的地稅(property tax)。昨天(4日),地稅改革委員會(Property Tax Reform Commission)為此召開第二次會議,探討稅改可能的入手點。
同上次會議一樣,昨天會議的重點依舊是向委員會「科學普及」紐約市繁雜到令人頭痛的稅制。會上,專家指出,在決定稅價的六個流程,即分類(classification)、估價(value)、調價(adjustment to value)、稅率(tax rate)、調稅(adjustment to bill)和收稅(billing)中,都存在「槓桿」(lever),也就是可調整的影響因素、稅改的潛在入手點。
專家舉例說,現紐約市四類房產,負擔著市房產稅總數的不同份額(class share),而這一「份額」便是一個可每年調整的「槓桿」。不過,市府為了保護一類(一到三單元的家庭住宅)和二類(三個單元以上的co-op合作公寓和condo共管公寓),通常會設法限制這兩類所占份額。
有人減稅必有人增稅
紐約州法律規定,地稅收入是紐約市最大的財政收入來源,占市財政收入的45%左右。此前,市長白思豪表示,紐約目前已經面臨「越來越緊張的預算」,因此他堅持無論稅改政策如何,都不能影響總體收入,故此次稅改被認為是「零和博弈」(zero-sum game),有人減稅必有人增稅。
降低低收入社區稅賦
當前,估價(value)是稅制中較受詬病的流程之一。此前媒體指出,由於市府對房產估價時,會考慮房產附近、近日出售的類似房子的市場價,這就導致一些低收入社區的房產,受到周圍豪華房產交易的影響,地稅被抬高,給當地房東造成很大壓力。
曼哈頓華埠出現的穩租房東入不敷出現象,一定程度上也受此影響。由於穩租房不能隨意漲價,至今租金還有幾十美元的,低於早已上千的市價很多。而華埠的地稅,卻受周圍豪華交易影響不斷上漲,致使許多房東收上來的租金,還不夠交地稅。甚至有房東因不想出售祖產,只得自己打工填補地稅。
專家說,降低低收入社區的賦稅壓力,是本次稅改的目標之一。如將房東的收入與地稅掛鉤,或許不失為一種減輕低收入房東地稅的選擇。
接下來,委員會將從9月27日開始,在全市五個區召開公聽會,聆聽民眾對於現行地稅的意見和建議。感興趣的人士,可登陸市府網站(goo.gl/BFDdGN),查詢公聽會的時間和地點。◇#
責任編輯:文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