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9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身高180公分的詹先生,20歲時出現下背疼痛、髖關節以及大腿骨頭不適、早晨起床身體僵硬等情況,卻一直被誤診是肌腱發炎,拖了5年才確診僵直性脊椎炎,脊椎已有輕微沾黏、變形,讓他脊椎彎曲45度,身高也縮水至140公分。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台灣每1萬人中有33.7人罹患,盛行率居亞洲之第2 。患者因長期慢性發炎導致脊椎韌帶、關節鈣化,脊椎沾黏變形,嚴重時可能因此駝背、抬不起頭、無法行走。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文展表示,過去認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到40歲男性,發病初期常誤以為是運動傷害、姿勢不良、過度疲勞,而延誤正確診斷及治療時機,留下脊椎變形、駝背等不可逆的傷害。
他說,一般人很難理解僵直性脊椎炎病發時的痛苦、難以形容的疲累感,走2、3步就花了5分鐘、馬路過到一半卻突然痛到不能動,卡在路中間等人援助的遭遇,對正值為家庭、事業打拼的年輕男性來說,挫折感更大。但隨著醫學進步,傳統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時,還能選擇使用生物製劑。
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林孚爾說,僵直性脊椎炎病程漫長,要有長期與病共存的心理準備,也提醒,其實只要及時診斷、遵循醫囑、規律用藥,要妥善控制僵直性脊椎炎並不難。不少病友皆因擔誤黃金治療期而受苦,雖然目前健保給付生物製劑幫助了不少嚴重患者,但仍有不少病友受限於給付條件無法用藥,協會希望健保能夠進一步放寬給付條件,讓更多病友也能受惠。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