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中共如何蠶食聯合國人權體系
【大紀元2018年09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編譯報導)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9月發表的報告指,中國(中共)長期遊戲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中,尤其是過去幾年來,中國(中共)已從傳統上的防守姿態轉變為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作為聯合國最高人權機構,決議案都是覆蓋具體的直接行動,但布魯金斯學會報告說,近兩年來,中共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以及「享受所有人權」等空洞表白,卻堂而皇之進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案中。
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皮科內(Ted Piccone)長期跟蹤中共在聯合國的人權事務。他表示,這些中共短語背後隱藏了更深層的意圖,那就是中共有領導國際秩序的野心,並試圖重塑國際人權慣例。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成立於2006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前身是聯合國人權委員會(UNCHR)。
中共欲奪取世界人權的最高話語權
報告將中國大陸(中共)在國際人權體系中的角色歸納為三個階段:在1989年天安門廣場抗議活動之前,中共鮮少出來說話;從1989年到2013年,中共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變得活躍,頻繁為自己和趣味相投的國家抵制人權批評;2013年後,中共更加主動地推進「自身」對國際規範和人權機制的解讀。
中共對聯合國安理會不斷增多的行動似乎是其更大範圍內國際戰略的一部分。自201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中共加劇屏蔽國際上對中共侵犯人權行為的批評,同時,它也加快在國際上「兜售」其對主權和人權原則的解釋。
在2017年6月,人權理事會通過中共提出的決議、宣傳發展對「享受所有人權」的貢獻後,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指,通過該決議是「世界人權話語的重大轉變」,是對西方人權壟斷的一次挫敗。
到現在,中共又引入了其所謂的「共同未來和相互尊重」、「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的言辭,外界譏諷後續是否推進加入諸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詞彙。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日內瓦主任費捨爾(John Fisher)質問說,「這是對誰而言的合作共贏?」他表示,中共決議案是落腳在國家之間的合作,但沒有對個人人權、公民社會團體角色或人權理事會監督侵權行為做出對應表述。而個人人權、公民社會團體角色以及人權理事會的監督侵權行為才應該是討論的重點。
皮科內表示,中共是利用一切機會曲解人權以保護自身系統。「它們的興趣在於宣揚(中共)自身的系統,而它們的系統並不符合普遍適用的人權。」
他表示,中國(中共)在人權方面正在進行長期的遊戲,逐步地蠶食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與人權理事會、聯合國,甚至聯合國以外的機構,將它們鍛造為對中共有利的工具。
兩步戰略 黨文化用詞背後的企圖
皮科內指出,中共在人權領域有兩步戰略。一方面,中共阻止國際上對其壓制人權記錄的批評,另一方面,中共用所謂的「國家主權」和「不干涉內政」的言論,削弱國際人權組織的準則、透明度和問責制。
報告指,這種表面無害的短語在國際關係話語中其實隱藏了更深層的含義,那就是中共希望強化國際上認同其對「國家主權」和「不干涉內政」原則的解釋,這樣既可以破壞國際人權監督機制的合法性,還可以避免其遭遇「名譽受損」或引致制裁,亦同時削弱國際上對人權維護者和獨立媒體的保護。
中共使用的「國家主權」和「不干涉內政」兩個短語,它們的真正含義是:我做沒做錯都與你無關,不允許你批評,目的是阻止國際上對中共惡劣的人權記錄進行批評。對這兩個短語的解讀,可參考「漫談黨文化(13):干涉中國內政」。
瑞士大使澤爾偉格(Valentin Zellweger)曾警告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納入的中共措辭可能削弱國際法與實踐的基本原則,並對促進和保護人權構成持久障礙。
「(中共的)這些做法並不新鮮,但需要警惕的是中共官員正在採取的更主動策略、開始進行更多的大規模運動,意圖重塑國際人權體系的規則和工具。」皮科內寫道。
蠶食人權理事會 黨文化用語進入提案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1948年多國簽訂的《世界人權宣言》,人權是一種普世價值,不受任何地域、主權限制。中共的黨文化被納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共侵蝕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現狀。
報告分析了2016至2018年中共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七次具體投票。其中五次中共作為共同提案國的修正案,希望削弱對「保護公民」的國際認知以及強化中共「不干涉內政」等原則,都以失敗告終。
舉例說,在2016年3月22日中共提交的修正案中,以15票贊同、21票反對、10票棄權闖關失敗。該修正案試圖用「從事促進和保護人權的個人、團體和社會機構」取代國際公認的「人權維護者」一語,同時還改動了一些關鍵詞彙,比如:將人權維護者的「重要活動」改為「合法活動」,換句話說,強調政府有立法權、可限制民間的人權活動。
但是中共獨立提出的兩個修正案,將人權理事會的「發展」、「人權」概念改寫為中共話語體系中的術語,卻得到人權理事會的高票通過。
例如:中共在2017年6月20日提出決議「發展對享受所有人權的貢獻」(the contribution of development to the enjoyment of human rights),雖然使用了「發展」這一貌似進步的詞彙,但去掉這兩個字之後,發現決議案的內容是取代人權的固有概念,改為指,尊重人權取決於「以人為本的發展」、並依賴於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
也就是,人權與發展水平掛鉤,天賦人權要用國家的發展水平來衡量,其潛台詞是人權標準是可以降低的,如果一個國家發展程度低,所以人權要求就可以低。
這項決議以30票支持、3票反對以及13票棄權過關,遭到美國和兩個歐洲國家的強烈反對。
布魯金斯學會的皮科內亦警告說,中共的人權系統不符合普世價值,「我們正以全新方式進入一場意識型態之戰」。
中共用經濟對他國施壓 它要說了算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和第二大經濟體,中共治下的中國變得更具破壞力,外界擔憂,中共是想要擰轉70年來國際上對人權制度化做出的努力,而人權機制一直被視為聯合國系統的第三支柱。
鑒於中共的大戰略以及其向全世界推廣中共模式,報告指,中共很可能利用其不斷增長的經濟影響力和軟實力,不僅在國內和國外阻止大家批評其人權狀況,還要向外傳播它的歪理(「不干涉內政」和「國家主權」),這些舉措「將對國際人權秩序產生可怕的後果」。
首先,報告指,儘管很難收集到中共給他國施壓、要求他國改變投票立場的實際證據,但有跡象表明,與北京有重要經濟和政治關係的國家更可能主動噤聲、避免對中共惡劣人權記錄給予批評。
一位歐洲外交官告訴人權觀察,「非洲國家嚴重依賴中國(中共)的援助,誰也不敢對中共說一句批評的話。」
據悉,中共正在聯合國內部組建聯盟,主要是拉攏那些容易受到北京經濟和政治壓力影響的發展中國家。
報告發現,美國2016年3月提出一項批評中共人權的聯合聲明,但部分國家拒絕簽署或者棄權不發聲,是害怕中國(中共)報復。
報告指,有充足的證據表明,中共正開始在其不斷增長的經濟和貿易國夥伴中使勁,試圖用這些國家幫助中共塑造對其有利的國際人權體系。
甚至連美國的傳統盟友也抵擋不住。在2018年3月,中共獨立提議的「互利合作」決議,有13個國家,主要是歐洲國家投了棄權票。報告分析說,即便這些國家投票反對,該決議仍會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中通過,至少這輪投票結果表明,連歐洲國家都選擇避免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受到中共的關注(報復)。
美國是唯一一個對該決議案投反對票的國家。與會美方代表說,這種「感覺良好」的語言是「旨在讓專制國家受益、而犧牲個人的人權和基本權利」。
美國一直對中共提出的侵犯人權決議和修正案投反對票。雖然美國於2017年6月宣布正式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但仍由美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負責參與理事會運作。
美國退出理事會 不代表出讓人權話語權
美國駐聯合國新任大使黑利(Nikki Haley)表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未能有效捍衛人權、不可接受。她還點名批評委內瑞拉、古巴、中國(中共)、布隆迪和沙特阿拉伯等破壞了人權理事會的既定目標。
黑利強調,美國退出人權理事會並不代表放棄人權承諾,或拱手出讓人權話語權。
9月的最新報告也指出,雖然美國退出了人權委員會,但美國國會仍可通過繼續為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和其它國際人權機構提供資金,並向他國施加壓力來加強人權事務參與,同時美國國務院和其它政府機構也要發聲、反對中共削弱人權理事會制度的企圖。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如其前身、人權委員會一樣,因讓人權記錄不佳的國家成為成員國一直廣受批評。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由全球47個國家組成,理事會成員國每屆任期3年。其選舉程序是由成員進行不記名投票,若某一國家獲三分之二以上票數就入選,而聯合國不對該國的人權記錄進行審查。
在面對人權理事會對成員國侵犯人權保持沉默,美國一直試圖推動改革、重新設計投票系統,在未獲響應的情況下,川普(特朗普)政府於2017年6月宣布正式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這不是美國第一次批評人權理事會。早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006年成立時,小布什政府就抵制加入,原因與川普政府相同。當時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是博爾頓(John Bolton),他目前是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
在2009年奧巴馬擔任美國總統時,美國才加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012年,美國連任當選人權理事會成員。#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