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研究生園地(五)讀研期間你是否懷疑過自己的能力?(上)

人氣: 11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09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溫婧澳洲悉尼編譯報導)不僅是你,很多研究生都對自己能否勝任的工作深感疑慮,下面我們告訴你如何克服這種疑慮並建立信心。

薩默維爾(William Somerville)從中學到大學一直都很優秀,他總是期待能通過考試、能完成論文,這些從客觀角度衡量是否成功的標準為他提供了可以證明自己的機會。

但作為一名紐約新學院(The New School)的臨床心理學博士,薩默維爾也曾懷疑過自己的能力,但現在,他不僅在努力完成學業,同時也在一家醫院的精神科主導對患者的診療過程。

他曾經質疑:「我有資格做此工作嗎?」

那時他覺得自己缺乏的不僅僅是一些技能,甚至困惑自己根本不屬於這裡。他說:「有一種被拋入深水池底而必須學會游泳的感覺。但我不僅僅懷疑我能否活下來。從根本上講,我是不是個能游泳的人?」

薩默維爾回憶當初的感受,覺得自己頗像是「假冒者」。早在1970年,心理學家埃姆斯(Suzanne Imes)博士和科蘭斯(Pauline Rose Clance)博士首次描述了這種「假冒」錯覺現象。該現象通常發生在那些高成就者身上,他們無法承認和接受自己取得的成績。他們常將取得的成績歸於運氣而不是自身的能力並恐懼終有一天自己的「假冒」行為會被他人揭穿。

雖然在官方的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中沒有這種「假冒錯覺綜合症」的說法,但心理學家及其他人都認為這種「對自我能力的懷疑」現象是獨特且真實存在的。這種「假冒」錯覺還常常伴隨著焦慮和抑鬱。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埃姆斯博士發現絕大多數有「假冒」錯覺的人都在默默的承受內心的困苦,卻又不肯表露,部分原因是擔憂被人知曉。

她同時還補充道,「假冒」這種錯覺現象雖說並非罕見,通過努力是可以消除的,並能學會欣賞自己取得的成就。

因必須取得成就而感到壓力

當埃姆斯博士和科蘭斯博士首次描述這種「假冒」錯覺時(有時也被稱為「假冒錯覺綜合症」,是一種對自我能力的懷疑),他們曾以為這種現象僅存在於女性當中。但後來的大量研究表明男性也同樣有這種不愉快的錯覺體驗。

埃姆斯博士說,許多有這種錯覺的人都是在過於強調成就的家庭中長大,特別是當家長教育子女時,要麼過度讚揚,要麼嚴厲批評,由此增加了子女後來產生那種「假冒」錯覺的風險。同時,來自社會的壓力也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她認為,社會也給那些想取得成功的人們施加了太多壓力,使這些人將認同感、關愛及價值觀等問題混淆。將自我價值的體現與能否取得成就等同起來。

根據科蘭斯博士的說法,其它因素也會增加「假冒」錯覺的發生概率且似乎在少數族裔學生中更常見。

對於正就讀於加利福尼亞州約翰F.肯尼迪大學(John F. Kennedy University)的學生亨弗斯(Frederick Hives)來說並不驚奇。亨弗斯正在讀心理學博士,這是他讀博第四年。亨弗斯說,整個研究生階段他一直糾結於那種錯覺,說他常常覺得自己的進步並非靠自身的優點,而是源於他人的同情。作為一名非洲裔美國學生,亨弗斯說:「我一直被教導,我必須付出雙倍努力,才能收穫(別人)一半成果。儘管這堅定了我內心的目標,但也讓我感覺自己的努力永遠不夠。」

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奧斯汀分校2013年一項研究調查了少數族裔大學生,發現亞裔比非洲裔和拉美裔美國學生更易受「假冒」錯覺的影響。有趣的是研究者還發現「假冒」錯覺更多預示的是心理健康問題,少數裔身分造成的自卑感卻並不顯著。(見2013年刊出的《多元文化諮詢與發展雜誌》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與同儕之間不同的種族、性別、性取向及其它特質都會加強那種「假冒」的錯覺。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社區心理學專業二年級博士生格蘭特(Mary Guerrant),是她所在項目中最年輕的學生。她一年級時就經歷了強烈的「假冒」錯覺。她說,「我的興趣所在與我的同學們很不相同,這經常使我倍感孤獨並因此加劇不自信感。」

埃姆斯博士說,「假冒」錯覺現象似乎在那些正開始一個新項目的人群中更普遍,換言之,研究生群體更加突出。

責任編輯:瑞木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