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歷代名臣

【元朝名臣】尚儒學的蒙古答剌罕

哈剌哈孫平日不苟言笑,自有威嚴之相,並且善於騎射。圖為元人《獵騎圖》。(公有領域)

答剌罕,不是某人的名字,而是一個官號。這個詞的本意是「自由自在的人」,最早是中亞印歐民族吐火羅統治者頭銜,在南北朝的時候為柔然人(活動於中國大漠南北和西北廣大地區,蒙古人的祖先之一)所用,後多被草原民族所使用,成為「專統兵馬事」的武職官號。

得世祖器重

至元九年(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錄用功臣子弟,命哈剌哈孫擔任宿衛官,並承襲先祖官號「答剌罕」。

哈剌哈孫自小就不苟言笑,見識和領悟力都遠超其他孩子。年紀稍長,善騎射,習蒙古文,喜愛儒家學說,聽到有儒士談論經典就很高興。

哈剌哈孫擔任宿衛官時,勤勉謹慎、盡職盡責。有一次,他跟隨忽必烈外出打獵,無意間被馬絆倒,傷了面頰,他還是照常當值。忽必烈命御醫為哈剌哈孫診治,愈加器重他。忽必烈曾叮囑真金太子:「答剌罕非常人可比,你可要善待他。」

有一次,哈剌哈孫跟隨忽必烈外出打獵,無意間被馬絆倒,傷了面頰,他還是照常當值。圖為元 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公有領域)

斷案公允 保百姓性命

至元十八年,元軍平定江左,將廉、欽二州賜封給哈剌哈孫。至元二十二年,任命哈剌哈孫為「大宗正」。大宗正府為元代司法機構之一,是中央審判機構,審理蒙古、色目人和皇室宗室案,不受御史台監察,和中書省、樞密院並列。

當時郡縣抓獲的盜竊、欺詐的罪犯,都要報大宗正府裁決。各地有上報判決死刑的案件,哈剌哈孫仔細查看犯人供詞,稍有疑點,就勒令重審。結果最終上奏判處死刑的,只有六十人,其他人均被赦免了死罪,有數百人因此得以保住了性命。

元朝紙幣發行以後,京師出現偽造紙幣案,牽連了上百富戶。哈剌哈孫詳查案情,免除了無辜之人的罪過。

元朝紙幣發行以後,京師出現偽造紙幣案,牽連了上百富戶。哈剌哈孫詳查案情,免除了無辜之人的罪過。圖為1287年元朝至元寳鈔。(PHGCOM/Wikimedia Commons)

保定路有五個地方遭遇了旱災,米價上漲,按規定繳納貢米時,有當地百姓到京畿用低價買米回去上交。經管的官員以此為罪,抓了一些百姓。案件到了哈剌哈孫那裡,他為百姓開脫說:「捨棄貴的,去買便宜的,是百姓正常的買賣活動,這算什麼罪過呢?」把被抓的百姓都放回去了。

治理湖廣 保境安民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哈剌哈孫官升榮祿大夫,出任湖廣行省平章政事。

湖廣南接交趾、占城,西臨蜀地,西南與南詔接壤,東連吳地、會稽,全境有上萬里,所轄地區幅員遼闊、所居民族眾多,還不時有盜賊出沒,劫掠商旅,素以難治理聞名。

哈剌哈孫到任後,審時度勢,革除地方弊政,精簡行政官員,安撫軍民,恩威並用。無論是賦稅錢糧,還是司法刑獄,都被治理得井井有條。他還親自挑選士兵、制定方略,平滅了境內的強盜劫匪。

1294年忽必烈去世時的元朝行政區劃。(公有領域)

至元三十年(1293年),劉國傑奉命率軍出征討伐交趾,軍隊需要通過湖廣地界出境,哈剌哈孫告誡所有隨軍將士,「不得侵擾我轄區內的百姓。」當時有個士兵搶了百姓的魚和蔬菜,哈剌哈孫杖打了這個士兵所屬隊伍的千夫長。由此官兵皆知軍紀如山,全軍肅然。

不久之後,朝廷下旨,徵調萬戶湖湘富民前往廣西屯田,為征討交趾的軍隊做後援。哈剌哈孫認為此事不妥,便派密使入京上奏:「讓百姓遷徙到瘴氣繚繞的地方,這事很難辦到,而且百姓還會因為怨恨而產生叛亂。」下屬官吏抱著徵調百姓的文件來請他簽署時,哈剌哈孫沒有批覆。官吏再請簽署,他回覆說:「暫緩執行。」幾天之後,派去上奏的使者返回並帶來消息,朝廷取消了這個旨意。富民們都非常高興。

湖南宣慰使張國紀建議,想要按照唐、宋末年稅制,向百姓徵收夏稅。哈剌哈孫說:「這是亡國弊政,聖朝怎麼能夠推行呢?」於是上奏反對,阻止了這項稅負的施行。

尚儒學 建廟學

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哈剌哈孫官拜江浙行省左丞相。到任七十天,竟然「革弊興利七十餘項」。後被元成宗召回朝中,拜中書左丞相。到任後,罷斥追名逐利之徒,以「節用」「愛民」為行事準則。遇到大事,一定會召集諸位儒臣商議。

哈剌哈孫以天下為己任,退朝後,常延請各國使者,查訪各地民情得失、吏治以及人才任用等情況,並採納可行的建議,推行政令。

哈剌哈孫在中書省引導儒生們討論古籍中關於堯、舜、禹、成湯、文王、武王這些聖君,以及皋陶、后稷、契、伊尹、周公、召公等名臣事蹟。元大都本沒有孔子廟,國學設在其它官署中。哈剌哈孫感嘆說:「京城是首善之地,風化都從這裡流傳出去,這裡不可以沒有國學。」於是奏請營建廟學,親自選擇名儒擔任學官,奏請近臣子弟入學學習。

後人評價哈剌哈孫:素來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遠遠望去自有威嚴;為人剛直磊落,行事至誠皆出於天性,又蘊涵著猶如江海一樣的度量;不威而令行,不言而人服;「端委雍容而朝廷尊安,天下受其賜」。@*#

參考資料:

《國朝名臣事略》卷四

《元史》卷一百三十六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