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為何他們能戰勝死神?揭開癌症存活者的秘密

文 / 李小奕

有一些醫院宣告不治的癌末病人,卻獲得痊癒。這些癌症存活者有何秘訣?(Shutterstock)
人氣: 9029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 ,

癌症大概是現代人最恐懼的疾病,在台灣、日本、韓國、中國等東方國家,癌症多年來都是死因之首。很多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歷盡煎熬,最終依然難以得救。然而,世界上卻有一些醫院宣告不治的癌末病人,打破醫生的預言、奇蹟式的痊癒。這些人究竟有什麼秘訣?

台灣有位叫李歐(筆名)的抗癌鬥士,四年前診斷出鼻咽癌四期C(末期之末),2年存活率僅10%。如今他依然健在,體力甚至比罹癌之前還要好。李歐是如何抗癌成功的?他說,他之所以能活到現在,九成是靠「樂觀正面的心態」,加上每天運動,醫院的治療則是輔助。

李歐說,在抗癌過程中無論遭遇多大痛苦,他始終不把自己當作病人,他把癌症看成「重感冒」,每天照常上班、做家事,到醫院回診也是一個人去。他以「勇者無懼」、「相信就會有奇蹟」兩句話來自勵和勵人。

心靈是治癒癌症的關鍵

許多抗癌成功者給人的印象,似乎都是像李歐這樣「既自律又看得開」的人。那麼,這種面對疾病樂觀積極的正向心態,對於療癒癌症究竟有多大的作用?以下我們就來看看,三位專門研究癌症存活者的專家所做的觀察與解讀。

岡本裕醫師

日本惡性腫瘤專家、e-診所負責人岡本裕曾做過一項問卷調查,他們請診所內治療後痊癒的101位癌症病人(多數曾是第三、四期患者)回答一個問題:請他們從問卷的10個選項(關鍵字)中選出一項,來說明自己與那些癌症惡化的患者之間的「決定性差異」。

這10個關鍵字分別是:醫師、家人、朋友、資訊、治療法、飲食、思考模式、努力、運氣、其它。

結果,得票最高的關鍵字是「思考模式」,其次是「飲食」,而其餘八項的總得票數不到總數的一半,且令人詫異的是「醫師」的得票數竟不到3%,甚至比「運氣」還低。此外,如果答案可以複選,幾乎所有癌症存活者都會將「改變自己」有關的選項列入癌症治癒的決定性要素當中。

岡本裕認為,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自癒力,它是最終治好癌症的主要力量,所以想要抗癌成功,患者首先要認清「自己才是治療癌症的主角」。他說,那些病況轉趨惡化的病人多半是不太願意改變自己、無法自立、完全依賴醫生的人。

凱莉·透納(Kelly A. Turner)博士

美國癌症研究者凱莉·透納訪問了一百多位癌症完全緩解者(註:癌症完全緩解 [Radical Remission] 的定義是:任何在統計學上復原希望渺茫、卻得到治癒的癌症),並分析一千多個癌症完全緩解案例,她運用量化研究仔細與反覆的解析這些資料後,發現所有完全緩解者幾乎都具備以下九項共通因素:

◎ 全面改變飲食
◎ 運用藥草與補品
◎ 掌控自己的健康
◎ 依循自己的直覺
◎ 釋放壓抑情緒
◎ 增強正向情緒
◎ 接受社會支持
◎ 深化靈性連結
◎ 強烈的求生欲

透納在其著作《癌症完全緩解的九種力量》(Radical Remission:Surviving Cancer Against All Odds)中提到,這項研究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受訪者最常提到的九項因素只有兩項(全面改變飲食、運用藥草與補品)屬於身體層面,其它七項本質上都是情緒與靈性層面。

洛薩·希爾尼斯(Lothar Hirneise)

德國癌症自然療法專家洛薩·希爾尼斯曾遊遍世界各地,到處尋覓各種成功的癌症療法,他訪問過許多醫生與末期癌症存活者。經過多年的研究,他發現,所有成功治癒癌症的方法都包括以下三個因素:

◎ 轉變心念(涵蓋100%的存活者);
◎ 改變飲食(涵蓋80%的存活者);
◎ 徹底排毒(涵蓋60%的存活者)。

希爾尼斯在時說:「我去過的每家診所都一樣,沒有例外,這就是克服癌症的人做的事。我看過癌症已擴散到骨頭、腦、肺和骨髓的臨終病患,他們後來好轉了。」

如果方法這麼簡單明瞭,為什麼在全世界癌症治癒的案例那麼少?希爾尼斯說:「因為成功需要紀律和努力,病人必須行動起來、主動積極、抱著正向的抗戰心態。可惜大多數癌症病人都選擇走一條輕鬆的路(意指把自己交給醫院、僅僅依賴外力):化療、放療或手術,……這就是癌症患者很少能存活下來的原因。」

癌由心生

希爾尼斯發現,很多癌症存活者在康復之前,其生活都有大幅的改變,他們都「跳脫了系統」(離開原來的生活環境),也許是辭掉工作,也許是搬了家,也許是出國等等。希爾尼斯稱之為「系統變換」,換句話說,這些患者都以某種形式擺脫了自己的壓力。

透納研究的完全緩解者也有相似情況,她說,這些緩解者在罹癌之初,會強迫自己做些逃避恐懼、帶來歡樂的事,他們刻意增加這類活動來轉移壓力,一點一滴提升日常生活中的快樂指數。這些令他們開心的事能產生類似止痛藥的效果,明顯改善他們的情緒。

希爾尼斯指出,癌症起源於壓力,「沒有壓力,就不會得癌症」。他強調,癌症患者最該關注的不是腫瘤,而是壓力。所以當癌症病人來找他時,他總要先和他們談話,有時要談上幾個小時,目的就是要幫助患者找出內心潛藏的壓力。

如今,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影響消化、泌尿、生育等諸多生理功能。顯然,心理壓力不但有害健康,也有礙病體的康復;但是,心理壓力與癌症是否有直接的關聯?

1980年代,德國內科醫師瑞克·吉爾德·漢默(Ryke Geerd Hamer)根據自己的臨床研究,提出一套全新的醫學理論(他稱之為「德國新醫學」GNM,German New Medicine),具體闡釋情緒壓力與癌症的關係。漢默認為,人的精神、腦和器官三者的運作是緊密相扣且互相連貫的。包括癌症在內的所有疾病都是起因於某種嚴峻的「心理情緒衝突」,當衝突狀況解決時,疾病就會開始康復。

漢默43歲那年,他的兒子意外遭槍擊身亡,幾個月後他罹患了睪丸癌,此前他從未生過重病,因此他推測自己的癌症可能與喪子之痛有直接關係,他很快投入癌症與情緒關聯的調查及研究,最終證實了兩者明確的因果關係。他以心理疏導的方式,不僅治好自己的癌症,其後還治癒了數千名癌症病人。

漢默發現,所有癌症患者在發病之前,內心似乎都有某種「未化解的情緒衝突」,例如受到刺激、驚嚇,或是發生人際矛盾、缺乏支持、有苦難訴等等各種心理衝突。他仔細考察了2萬份涵蓋所有類型的癌症病人的病歷資料,發現在每位患者的腦部X光片上都有一種環形「暗斑」,相同類型的癌症病人腦中暗斑的位置完全相同,而且這個暗斑與特定類型的情緒衝突有關。

漢默總結,所有癌症都有一貫的發病模式,即:

有不能化解的情緒衝突 → 腦部對應的部位出現暗斑 → 身體對應的器官形成癌症。

當人的內心有未化解的情緒衝突時,腦部相應的「情緒反射區」會逐漸崩潰。每一個情緒反射區都與一個特定的器官相連繫,如果某個情緒反射區崩潰,它就會向所轄器官發送錯誤的信息,導致該器官組織畸變,形成癌細胞。

因此,不同的情緒衝突會引發不同的癌症,例如,骨癌和自貶、自卑的心理有關;肺癌和死亡的恐懼有關;女性左側乳癌和小孩、母親或家庭的衝突有關,右側乳癌則和伴侶或其他人的衝突有關;若是左撇子的女性,則左右側情況相反。

漢默的GNM生物學定律:幾種常見的癌症、腦部情緒反射區、心理情緒衝突之對應關係。(資料來源:learninggnm.com╱大紀元製表)

漢默臨床發現,一旦病人的衝突得到解決,癌細胞立即停止生長,腦部的暗斑也開始消失。這時,腦部受損的情緒反射區周圍,以及身體的癌組織周圍都會出現「癒合的浮腫」,腦部與身體恢復正常溝通。最終,癌腫瘤會萎縮,自動被身體排出或處理掉,病灶消失,正常組織再現。

值得注意的是,在漢默的GNM理論中,並沒有所謂的「癌症轉移」,無論哪個部位的癌症,都是由相關的情緒衝突所引發,因為身體各部位的器官或組織都是由腦部不同的情緒反射區管控,如果沒有那種情緒衝突,就不會在那個器官出現癌症。實際上,很多繼發性癌症是因為病患聽到糟糕的診斷結果、不良的預後或預期餘命之後,心理產生額外的負擔,引發新的情緒衝突所致。

漢默深信,人內心未解的情緒衝突是癌症的第一因(必要條件),其它因素都是次要的。如果漢默的論點成立,它的確能夠解釋,為何絕大多數的癌症存活者都是在心理、心靈層面有所改變的人。

至於飲食、藥草、排毒或運動這些物質層面的方法,都不能消除癌症的病根,但可以用來制衡癌症。研究發現,有很多天然植物具有增強免疫系統、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功效。一些癌症康復的案例也表明,某些食療法確實能夠縮小腫瘤、改善病情,甚至使患者達到復原的程度。可是從根本上來看,如果患者內心的情緒衝突沒有解決,雖然表面看似健康、儀器檢查正常,病根卻埋藏在體內伺機而動。病人一旦飲食起居稍有鬆懈,癌症就可能迅速復發或惡化。在一些功效甚佳的癌症食療法見證記錄中,確實有這類不幸的案例。

據1997年德國官方蒐集的記錄,接受漢默心理療法的6,500名癌症病人(多數為末期患者),四~五年後仍有6,000名存活,成功率超過90%,這在常規醫療來看,簡直是遙不可及的成果。

實際上,情緒與身體器官的連繫在傳統中醫早有論述,人的七情(喜、怒、憂、悲、思、恐、驚)過激時,就會傷及五臟六腑,而且每一情與每一臟腑也有對應關係,只不過中醫講的臟腑是指「經脈」,它是涵蓋有形(器官)與無形(能量通道)的一套人體構造,範圍更廣泛。因此,若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漢默的研究,或許就不難理解了。

信念決定健康

漢默指出,有一些病人遭到同樣的事件打擊,卻罹患了不同的癌症,這是因為他們對事件的認知不同,導致了不同的情緒衝突。譬如,一位女性發現丈夫與別的女人上床,如果她的內心衝突是「性生活受挫」,就可能得子宮癌;若是「憂心失去伴侶」,就可能得乳癌;而若是「感到自卑」,就可能得恥骨癌。

也就是說,人對一件事的情緒反應,取決於他的心態、想法或信念。以「肌肉動力學」測出人類意念能量等級的美國精神醫學大師大衛·霍金斯(David R. Hawkins)在其著作中說,所有的壓力都是根據一個人的內在態度於內在形成的,「不是生命中的事件,而是你對事件的反應,引發了壓力的症狀」。

霍金斯對疾病的看法與漢默不謀而合,他認為,所有的疾病都應該能透過改變思想模式與習慣性反應而逆轉,一個生病的人會康復或惡化,內心態度是關鍵。他運用肌肉動力學測試,證明人體特定的穴道與特定的心態有關,而且這個連繫是「即刻的」。當人心存負面想法,某個特定肌肉就會變弱;而改用正面想法時,同樣的肌肉就會變強。

霍金斯還測量出人類的意念能量等級,並揭示意念的各種影響力。以下就是霍金斯測定的意念級數(由低到高排列):

羞恥(20)、內疚(30)、冷漠(50)、悲傷(75)、恐懼(100)、欲望(125)、憤怒(150)、驕傲(175)、勇氣(200)、中立(250)、意願(310)、接納(350)、理性(400)、愛(500)、喜悅(540)、寧靜(600)、開悟(700~1000)。

(註:這些數字都是取10為底的對數值,原數值相當龐大。)

霍金斯說,等級低於200的意念,無論是在思想深處,還是表露在行為上,都會造成反作用,引發反擊。心存惡意會讓人生病,即使是心理秘密懷有敵意,都會導致自己的生理遭受攻擊。而那些逆轉惡疾、從重病中康復的人,往往能夠提升愛的能力,並且意識到愛在療癒過程中的重要性,停止譴責、停止恐懼、停止憎恨。

戰勝癌症

希爾尼斯說:「每一位病人罹患癌症的原因很可能不同,如果癌症患者願意追查自己的病因,真正想要改變,那麼即使是性命垂危的人也能康復。」

俗話說「解鈴還須繫鈴人」,倘若癌症誠如漢默所言,是源自心理未解的情緒衝突,只消解決內心衝突就能逆轉癌症,那麼身為癌症病人,何妨先打開心扉,找一找自己心底是否有積壓已久的矛盾情緒(心結、創傷、惡念、對疾病的恐懼等等),認清之後,即設法抒解它,最後消除它。在這個自我療癒的過程中,實際也就是在看淡與放下自己對某些人事物的「執念」,改以「善念」取而代之。

或許你將發現,這「一念之轉」就是戰勝癌症的終極秘訣。

· 「踩爛癌細胞」信念改命運 日醫師30天癌癒

· 不向病魔低頭 喚醒身體自癒力抗癌

· 溫嬪容:我不是神醫 為何她乳癌好得那麼快?

責任編輯:李清風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