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日本庭園祭:倫敦一角的浮世繪

倫敦日本庭園祭活動。(鮑天雨/大紀元)

人氣: 6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8月11日訊】兩行石燈籠,將悠悠小徑襯托的更為筆直,這隱於樓宇之間的秘道,引領人們,遁入和之國度,是千利休、久石讓、黑澤明的故鄉。

順著石徑而去,不久即來到一個棕色木門跟前,一看便知是日式風格,古樸簡單中,散發著厚重的堅實感,門的那邊,由日本駐英領事館和「日本協會」(Japan Society)所舉辦的「日本庭園祭」(Japanese Garden Party),正不亦樂乎地歡慶着。

倫敦日本庭園祭活動。(鮑天雨/大紀元)

一個世紀前,Hammersmith 公園曾是充滿了異國風情的世外桃源,1902年隨著《英日同盟》的簽訂,兩國的「蜜月期」也帶來了文化層面的溝通交流,該公園也正是在那時候,作為日本文化展的一部分,被注入了大和民族的血液。

自公園裡一進門處的圖片展中,會發現在那時候的日本文化展更加隆重,甚至還曾建了一個日式城堡。據當時媒體報導,整個展覽先後吸引了八百萬人次前來觀看。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能出國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觀看博物館和文化展成為了解他國的最重要的方式。

倫敦日本庭園祭活動。(鮑天雨/大紀元)
倫敦日本庭園祭活動。(鮑天雨/大紀元)
倫敦日本庭園祭活動。(鮑天雨/大紀元)

當然還有食物也是最為重要的,就像如今提到日本,估計多半人會最先想到三文魚壽司,要知道壽司在江戶時期,還只是街邊的快餐,地位與如今的三明治無異,今天卻登上了大雅之堂,街邊是吃不到了,大阪章魚燒成了今天活動的小吃主角。

下午時分的太陽燒得正旺,園中的人們依然興趣盎然,有的看著、把玩著日式盆景,有的寫著日本字或玩摺紙,而在特意搭建的舞臺前面,百餘人席地而坐,欣賞著日本的傳統節目。

百餘人席地而坐,欣賞著日本的傳統節目。(鮑天雨/大紀元)
倫敦日本庭園祭活動。(鮑天雨/大紀元)

此刻是太鼓的表演,領舞者的是個女鼓達人,不知怎的,讓我想起了出雲阿國,一個傳說中的歌舞伎演員,她生活的年代正是日本戰國的桃山安土時代,那時的大大名織田信長,依靠樂市樂座政策,讓商業、娛樂業即便在戰亂年代,也能蓬勃發展。

倫敦日本庭園祭活動。(鮑天雨/大紀元)

溜到爪哇國的思緒,被幾位美麗的女士又拽了回來,準確說是她們身上雍容典雅的和服,感覺只有它,才能將日本女性的溫順儀態盡展無遺,而無論東洋、西洋還是喜洋洋的女士們,穿上它的那一刻,都自覺不自覺的內斂謹慎起來。

話又說回來,這和服本是源自唐衣,顧名思義,當年日本大化改新,將大唐政治、文化,包括服飾等幾乎原封不動地照搬過去,所謂「國比中原國,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如今我們這「中原」人已不知替換過多少服飾,而日本卻「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陽春。」

在園子最後處,水流沿磐石而下,匯成一小溪,環園林而流,一石橋橫越其上,一柳樹搖曳於岸旁,這一溪一橋一柳,令人心神蕩漾,睹物思情。

倫敦日本庭園祭。(鮑天雨/大紀元)

「翹首望長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阿倍仲麻呂的這首《望鄉詩》,沒能讓他落葉歸根,最後終老長安。

又有多少人,把這裡當作了奈良河畔。◇

責任編輯:文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