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7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郭曜榮台北報導)中共推動「一帶一路」遇挫,馬來西亞由中資承做的東海岸鐵路工程喊卡。有學者表示,台灣的新南向政策態度應「轉守為攻」,讓基礎建設的工程團隊「走出去」尋找機會。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副教授陳建甫近日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大部分資金是中國大陸提供,雖然有亞洲投資開發銀行,但籌資情況不如預期,中共是想利用基礎建設把過剩產能轉移到國外,並用貨幣戰爭的方式,預防美國突擊,「借錢給一帶一路國家,還錢時就用人民幣」,有些國家甚至與中共簽訂共同治理協議,「以半殖民的方式一步步完成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
不過,陳建甫指出,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額援助,引起中國大陸內部很多網民的質疑,認知到很多投資計畫存在人為貪腐,讓中國的隱藏性負債大幅增加,最明顯的例子是馬來西亞,過去中方所投資的相關企業,金額皆嚴重高估,例如鐵路工程幾乎是全球最高的價格,過程中就有人上下其手。所以中國也開始從內部貪腐轉移目標,檢討國企海外投資是否落實,慢慢縮減對一帶一路漫無止盡的借款,尤其在面臨內部赤字壓力的情況下,對是否持續大量金援一帶一路國家提出質疑。
他提到,台灣新南向的沿線國家有18個,包括東協、南亞與紐澳,他們都涵蓋在一帶一路的範圍中,台灣不能蒙著頭假裝沒看到一帶一路,應正視中國在這些國家的經濟影響力,在固有的南向國家中,於重要據點扎根,並利用過去已建立的網絡,例如日本等國,雙方合作在東協國家做基礎建設,「台灣很有機會」,只是政府一直強調以人為本,屬於防守性質;應提出較攻擊性的政策,在一些勞力密集國家打據點戰,秉持「政府開發援助」ODA的精神,鼓勵台灣的創業家與營建廠商往東協、南亞和紐澳等國前進。
陳建甫表示,不能把所有資源除以18,應挑選台商已在當地發展、較有潛力的國家,例如越南已有製造業產業鏈,並與多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這就是可以重點發展的對象;此外,台灣也可利用外匯存底,成為買家,向印尼、馬來西亞等國購買能源,而不是傳統上只是吸引他們的國民來台。
他強調,雖然外界質疑台灣新南向的經費一年只編列新台幣50億元,與中國大陸上兆元不能比,但台灣的基礎建設工程團隊應往外走,「走出去才是在新南向政策中轉守為攻的態度」。◇
責任編輯:尚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