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背後一盤棋 川普經濟政策已部署到位
【大紀元2018年07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在今年的瑞士達沃斯論壇上,一個知名人士就美國稅改告訴法新社:「幾年後,我們可能會說,川普絕對是個天才。」
川普的減稅法案在質疑聲中通過,但美國經濟隨後進入的快增長已證明他是對的;在貿易戰喧囂中,川普的關稅政策再次被譏諷,但或再次被證實是對的。
《華爾街日報》首席經濟評論家葉偉平(Greg Ip)週五(7月20日)發表文章指,從通過關稅重振鋼鐵製造業到否決中國企業技術投資,川普總統正將美國經濟政策導向一個全新的方向。
無論是重新界定產業保護政策,還是呼籲美國製造回流、以及收緊對外資併購的審查,外界認為,川普的經濟策略已在中、美貿易戰中部署到位。
界定產業保護政策 用關稅撼動對手
外界認為,川普在重新界定產業保護政策,用關稅等非常規方式撬動對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經濟學家和貿易歷史學家歐文(Douglas Irwin)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通過《關貿總協定》(GATT,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在全球範圍內領導貿易壁壘削減。
「但是各國的產業政策仍然存在,因為許多國家試圖通過國有化或補貼來促進或支持其冠軍企業。」他說。
在實踐中,國家產業政策通常有兩個方向:一是支撐成熟產業,另一個是讓新興產業免於外國競爭。
但從結果來看,各國在第一個方向——對扭轉衰退產業、改善產能過剩的成績都不太好;而在第二個方向——支持新產業方面的保護就更加突出,尤其是大幅競爭補貼初創研究。
從理論上講,在贏者通吃的行業或寡頭市場,建立成功的技術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形成規模後、增加新客戶的邊際成本則幾乎為零。
換句話說,初創企業能否贏得前期投資至關重要。既如此,各國政府也都在補貼產業,那何來好壞之分?
白宮貿易和製造業政策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6月接受華日採訪時也表示,包括美國在內的每個國家都在追求產業政策。
「但重要的是,你要能區分哪些是掠奪性的保護主義、重商主義的產業政策,而哪些是在可接受範圍內的產業政策。」
不妨以日本為例。20世紀80年代,日本為發展科技、保護國內企業,規避外國競爭,曾迫使美國公司,如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和施樂公司有許可證後才能進入日本市場。
但到了90年代,由於日本經濟衰退,美國公司在互聯網、軟件和社交媒體領域占據領先地位,日本的產業政策也逐漸淡去。
但是現在,中共為核心行業提供補貼,鼓勵合併組成全國冠軍企業,同時強迫跨國公司將技術轉讓給中國競爭對手,以換取市場入場券。
納瓦羅負責的白宮貿易及產業政策辦公室6月發表的《中國的經濟擴張是如何危害美國和世界的技術和知識產權的報告》,有詳細列舉中共的多種不當行為,且每項指控都有出處。
「中國(中共)是把日本當時的劇本翻倍使用」,華日的葉偉平說。他認為,川普政府現在用關稅這種非傳統做法對抗中國(中共),雖可能會對一些美國產業造成損害,但這也可能是維護美國技術優勢的切實計劃。
美國製造業回流 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
中共的掠奪性經濟政策已被外界所公認,接下來的關鍵一步是如何重塑美國經濟、甚至全球經濟格局。
美國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主席阿特金森(Rob Atkinson)表示,中共要求的專有技術轉讓可能已經對美國造成永久性傷害。
他解釋說,科技公司依賴於專業供應商、客戶和工人構成的生態系統,一旦該生態系統遷移到國外,就可能永遠不會回歸。
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長期關注高科技公司的技術轉移以及貿易行為,是美國排名第一的科技智庫。
川普在2016年競選期間就提出「美國製造」的口號,上任後也一直嘗試讓美國企業回流,以及讓外資企業在美國設廠,其中台灣企業鴻海集團(富士康)在美設廠是一個例子。
鴻海集團計劃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在威斯康辛州建廠,預計在當地創造1.3萬個就業機會,平均工人年薪5.4萬美元。
當地政府估計,鴻海新廠建成後將帶來直接和間接就業約2萬個,鴻海有望將成為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製造業工廠之一。
川普在出席鴻海新廠動土儀式時說,這一切才剛剛開始。美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同日表示,川普政府了解重建消費者電子商品製造業的重要性,雖然美國仍引領高科技產品的創新,但也必須在消費電子產品中「重新站穩腳跟」。
郭台銘曾在赴美設廠前表示,現在富士康的最大挑戰不是勞工,而是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將影響全球供應鏈格局。
郭台銘在本年度的富士康股東大會上表示:「貿易戰不僅僅是貿易,而是技術戰、製造業之戰。」
加強外資併購審查 並給美大企業鬆綁
除了推動技術產業回歸,川普政府也在採取更強硬的路線來謹防美企優勢轉移到中國。
今年3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阻止了當時總部在新加坡的博通(Broadcom)公司惡意收購美國的高通公司(Qualcomm),理由是高通對新的5G無線通信未來發展至關重要。CFIUS設在財政部下面,負責篩選外國投資對美國的安全審查。
在財政部公開的CFIUS寫給高通董事會的信中說:「弱化高通長期的科技競爭力和標準設定影響力……中國(中共)可能會填補高通留下的空白,」在5G領域讓位主導權給中國(中共)「將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帶來負面後果」。
美國國會日前有望完成十年來對CFIUS的首次重大改革。據悉,美國參眾兩院議員已最終敲定一項法案,將賦予CFIUS更大權限,加強對外國在美投資,尤其是中資企業在美國先進技術領域的併購交易。
該法案已確認併入兩院的國防支出議案,預計最早在本月投票通過,國防收支議案是每年都一定會通過的法案。
負責監管CFIUS的財政部官員塔伯特(Health Tarbert)今年1月曾告訴國會:「保持公開投資環境以及維護國家安全不是共和黨或民主黨哪一黨的問題。」「改革會有成本,但我們必須考慮不作為的代價:美國技術和軍事優勢的潛在損失」。
當然,保護也會有不利的一面,甚至可能造成意外傷害。但糾正長期中、美貿易不公平的提案已獲得國會兩黨高度認同,即便對做法有不同意見,但不會影響整體方向。
此外,川普政府還準備改變反壟斷方面的監管措施,為大企業進一步鬆綁。過去,美國科技公司、專利持有人容易遭受競爭對手的反壟斷訴訟,被控抑制競爭和創新。
一旦在反壟斷監管方面鬆綁,高科技企業有望比以前更堅挺,這或許也會是對抗中共不公平貿易行為的一部分。
6月,白宮報告指中共政府之前以反壟斷為由、迫使高通公司支付罰金、降低特許使用費,這是對美國公司「勒索特許權」的實例。
「美國官員認為,中國(中共)正在進行經濟戰,目的是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傑出的技術和軍事力量,」中國經濟研究服務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的創辦人克羅伯(Arthur Kroeber)在1月寫給客戶的報告中說。「因此,應對措施必須遠遠超出正常的貿易工具,要直接打擊中國(中共)的技術野心。」
報導說,綜上所述,在中、美關稅戰背景下,川普的經濟政策已悉數到位,備足一盤好棋。
「從多年的經驗中我學到,不要對賭美國經濟,」在今年達沃斯論壇時,瑞信首席執行官塞姆(Tidjane Thiam)說了這麼一句話,「那不是一個取勝的策略」。#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