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瀾:誰從病人的絕境中獲益?
【大紀元2018年07月13日訊】影片《我不是藥神》劇情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取景也來自生存在生死邊緣的低端人口區域。
跟隨著影片的鏡頭,觀眾又看到了真實的一部分中國人貧賤的生存狀態,貧窮、苟且、絕望。電影裡反复的出現的情景:男主角在生活壓力下一口一口的不停的抽菸,白血病患者大口大口地吃著廉價快餐盒飯,還有病人為了買天價藥賣了房子,就在黑暗狹小骯髒的小屋中苦苦求生,母親為了給患病的女兒買藥去做舞女,年紀輕輕的小伙子患白血病之後家庭無錢負擔藥費,自己在病中還要辛苦賺錢,病人在病痛之下不想死又活不好的悲慘境遇,觸目驚心。
身處絕境的中國人確實是這樣生存的,我們只要留心觀察,在城市的邊緣,在集市的周邊,隨處可以見到一些困頓的生活氛圍,或者稍好,或者更糟。而長久處於這樣的生活狀況下的人們也很快會染上疾病,陷入更加深重的苦難。這不禁使我想起清末瘟疫戰亂的老照片裡的情景,想起電影描述的抗戰時期的苦難和饑荒,而今天,在中共建政70年之久,還有國民依然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的社會背景,換了活不下去的理由。相信電影著力刻畫的中國現實生存狀態會引起廣泛的共鳴和深切的同情。
是什麼原因把中國人推到這樣的境地?中共曾經多年標榜自己推翻了三座大山,結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苦難的社會,是中國勞苦大眾翻身得解放的救星,而今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推出大國利器的宣傳片「厲害了,我的國」,是一再夢想復興和稱霸的巨頭,可是在這個國度裡老百姓在病災痛苦的時候,只有傾家蕩產,甚至鋌而走險,依然難逃厄運。
中國在醫藥衛生領域投入的財力占GDP的總量,在全世界各國的排名列表中居後,衛計委與發改委等政府部門把握著藥品的入市權、檢驗權和定價權。從1985年開始實行「承包機制性的經濟責任制」,正式把醫療事業推向市場化,不但把政府的醫療公共服務的責任減弱,還為與此相關的部門和商家創造了盈利機會,中國醫藥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治病,更是衛計委與層層經管部門發財的途徑。例如中醫熱起來這幾年,中藥價格暴漲,大城市裡買一副服用七天的中藥湯劑的價格可以達到一千多元。還有這些年一些地區出現的假疫苗、過期疫苗造成的兒童致死案,也正是地方衛生部門為謀私利而不擇手段的結果。
再有,二十年來,中國的癌症發病率不斷在攀升,太多中國人的身體已經承受不了空氣、水土和食品的污染,承受不了社會不公平而造成的巨大的生活壓力和心理扭曲,無神論的毒害使每一個絕症患者恐懼死亡而惶恐的抓緊一切希望,宣傳輿論對醫藥過度的渲染讓中國人深深的依賴著「科學神藥」,醫療保險還不能涵蓋巨額的進口靶向藥費,低價走私藥品被重重圍剿,假藥橫行無阻使人辨不清真偽,有益身心健康的氣功和修煉都被打壓……影片後半部患者絕望的話語中一句句直擊人心,被圍困在現實中的人在慢慢的消耗自己的財富、生命、還有一家人的希望。
而中共才是促成中國人處境維艱的始作俑者和獲益者,包括近年曝光出來的活摘器官盈利的恐怖罪行,政府部門與醫療機構大賺病人的救命錢的黑幕在全世界範圍都是罕見的,可恥卑劣的,而中國人正在用生命供養著它們。
這部電影的熱映和熱議都表明,大眾從電影裡看到了他們願意看到的和令他們感動的事,這些社會問題被不斷剖析思考,對中國人的心智成熟都是有意義的事。影片中讓觀眾意外又熟悉的是,主角和病友們與緝私警察鬥智鬥勇的場景,曾幾何時,我們在影視作品裡看到的「正面形象」都是中共地下黨員在國民黨「軍統」的圍剿之下,突破重重艱險……而這部《我不是藥神》卻正面的描述了一個上海底層混混一度為了生存走私販賣抗癌藥,後來形勢急迫內心良知尚存的他甘願捨己救人。我們看到的反面形象已經變成了中共執法者與唯利是圖的醫藥代理,雖然影片不想把警察們完全設計成毫無人性的匪徒,但是在觀眾看來,他們與正面救人的「低端人口」相比,他們的作為還是制度性的鷹犬,這真是巨大的諷刺。
《我不是藥神》就電影本身的藝術成就而言並不是特別出眾的一部,只是,題材太接近我們的生老病死,經歷過生死的人對生命與愛都有了更多的珍惜。主角程勇在見證了白血病患者的危難,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和人性的美好,所以當他再次見到病友無藥危重痛苦的時候,他意識到只有他的勇敢和作為才能給病人們帶來生存的希望。而病人們也在自覺的維護著為他們承擔巨大風險的「走私者」,在影片裡,一屋子病人在警察們的審問中沉默,老太太拉住警察哀求他不要再追查,小黃毛義無反顧的開車引開追捕的警察,自己卻在車禍中喪生,影片的最後是病人沿途送行為了救他們而被判刑的恩人,背景在是非顛倒的中國社會裡,這是電影展現出來的精采感人之處,辨明是非總是能夠讓觀眾認同。
值得提醒一下,這部電影所發生的背景其實很特殊,抗癌藥「格列寧」的實際名稱是瑞士「格列衛」,作為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特效藥,它只是極其稀有的有對症控制能力(而不是治癒)的靶向藥物,但是更多的在研究過程中的靶向藥在實際臨床應用中的效果並不穩定,因人而異。所以,醫藥與人類疾病的研究永遠都在探索的路上。
希望這部影片不要引起癌症患者對靶向藥不理智的期望,也許這個世界並不存在「神藥」,但是人們更應該提早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政府也更應該重視如何降低發病率,不斷壯大的患者隊伍出現在治病和求生的路上才是一個國家真正的恥辱。#
責任編輯: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