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6月05日訊】在司打口暫住的三年,父親還得澳港兩地奔波,因為他還沒有在香港找到立足點和供給一家十口生活所需的收入。為了幫補家計,母親要到爆竹廠、塑膠廠拿些外判工作回家做,比如捲爆竹筒、穿望塑膠花;還要照顧八個孩子的起居生活,雖然她有年逾花甲的自梳女瑜姐助理家務。自我懂事以來,瑜姐就和我們一起生活。在家境最艱難的時候,她不但沒有要工錢,還把往日儲存起來的積蓄,給家裡送補貼!
在澳門的家面對著的廣場,也幫了母親很大忙。大大小的孩子,都可以找到喜好相同的玩伴,玩各種各樣的遊戲。就是年紀較為幼小的,穿著開檔褲或者光著屁股,也會走出來趁熱鬧。吃飯的時間到了,大夥兒便各自回家就食。家家戶戶就像養雞放鴨一樣,讓孩子們自由自在的玩樂、遊逛與生長。
廣場上有十間八間用鐵皮木板架起的雜貨鋪和茶水檔。午飯過後,天九、麻雀檯便會像田田的荷葉般散佈廣場。鎮日在廣場活動的孩子,有些會在旁圍觀。日子長了,許多還沒有進學校讀書,就經已曉得攻打四方城;祇是他們既不會寫,更不會算,對輸贏自然不甚了了。
天主教聖堂做禮拜的日子,不時會派發奶粉麵條,有時甚至會送糖果玩具。家家大小,總會走去輪候,碰碰運氣。雖然是這樣,母親還是沒有多少資源、時間和心情,去尋找消遣娯樂。然而,母親也有心靈的寄託。每當她感到需要鬆口氣的時候,就會帶我上觀音堂拜大慈大悲的菩薩,往天后宮拜護祐水道安全的娘娘。雖然母親不會認字,但是卻不知道怎樣學會唸佛!
每月初一十五,每年新年未過望日,母親例必茹素。九歲時的暑假,父親把一家人安置在香港皇后大道中一幢超齡舊唐樓的頂層和天台居住。那個處所其實是個三合一居停,是父親一手建立的藥材及中西成藥進出口貿易公司的寫字樓及貨倉,亦是我們的住宅。父親怕貨物被老鼠偷食或者咬爛,一直飼養著貓兒,當中養了20多年的,白底上面有淺棕色紋彩的母貓,因為治鼠有功,在她每次誕下小寶寶後,母親都會給她享用煨豬肝,作為產後調理進保。
責任編輯: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