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遇挫 學者:實際投資比報導少10倍
【大紀元2018年06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郭曜榮台灣台北報導)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近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中,再度拒絕支持「一帶一路」倡議,成為該會唯一反對的國家,引發外界關注。有學者表示,比較西方與華文媒體的報導,以及中國大陸官方統計對外投資的規模,「報導大概是誇張10倍以上」。
中研院社會所15日舉辦「馬來西亞政黨輪替、中馬關係、中國因素」研討會,邀請馬來西亞檳城研究院研究員黃進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偉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天下雜誌資深記者林怡廷和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與談。
孔誥烽表示,從中國資本輸出的角度去理解馬來西亞的政治變化,會發現馬來西亞不是單一例子,幾個亞洲最近10年很依賴中國資本的國家,不論是有選舉或沒選舉,近來都不同程度上對中國資本有很大保留,出現不是太友善的態度,起碼不是一面倒地支持。 例如緬甸試圖擺脫對中國單方面的依賴,跟美國修補關係,也進行有限度的選舉;越南則出現對中資的抗議;尼泊爾去年底選舉雖然由親中的共產黨勝出,但也取消與中資合作的水壩工程;甚至朝鮮跟美國直接談判也有不想單方面過度依賴中國的因素。
孔誥烽指出,中國的資本輸出看似厲害,但比較西方與華文媒體與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會發現報導與中國官方對外投資和運作的規模,「大概是誇張10倍以上」。
他說明,例如據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中國投資全球追蹤數據庫(China’s Global Investmant Tracking Database)統計,截至2016年底,中國在非洲投資達到3,065億美元。但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到2015年底僅達到347億美元。
此外,據美國維州威廉與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Mary)研究室「AidData」統計,2000年至2014年,中國的全球外援達3,544億美元;但根據中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03年至2016年,中國對外援助支出是270億美元。
孔誥烽表示,之所以出現上述的差異,原因在於智庫在統計數據時,都是請研究助理大規模看簡報和投資協議,但並未追查案件的執行實況。他以中國與巴基斯坦的投資協議為例,通常中國代表會與該國中央政府少數幾人談好,並在簽署儀式上邀眾多媒體宣傳,但地方在實際開工後卻面臨中央、地方甚至軍事領導的衝突,「中國只會找自認為最有權力的人,例如中央的軍頭,但地方不認帳」,於是工程會遇到貪污、治安等問題,最後可能延期或根本取消。
孔誥烽說,中國對發展中國家國情的漠視,類似中國國企的做法,以為到了地方,找有代表性的人談好就萬事俱備,卻未了解中央與地方派系不同,也不知如何處理當地情況。他以贊比亞為例,與中資合作的工程聘請非洲工人,卻不知當地有工會和政黨選舉;工會罷工後,中共官員在國內完全沒經驗,於是發生拿槍打死工人的事件,演變成很大的社會問題。◇
責任編輯:郭岳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