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聆聽山的聲音 國台交週末演出《阿爾卑斯交響曲》

安德魯.李頓(Andrew Litton)將擔任指揮。(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提供)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0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平平台北報導)理查・史特勞斯在47歲時寫下的《阿爾卑斯交響曲》記述求學期間,在阿爾卑斯山迷路,又遇到暴風雨的經驗。23日,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將在中興堂演出該曲,國台交首席張睿洲並將演出莫札特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讓樂迷度過愉快週末。

《阿爾卑斯交響曲(Eine Alpensinfonie)》1915年進行首演時,由史特勞斯(Richard Georg Strauss;1864—1949)親自指揮德勒斯登國家樂團,也是史特勞斯最後一首交響詩作品,被視為該型態作品的高峰。這次由安德魯.李頓(Andrew Litton)擔任指揮,其為紐約市立芭蕾舞團音樂總監。他表示,雖然史特勞斯將其標註為「交響曲」但該曲結構較像交響詩,長達22篇的樂章從深夜、日出一路描述著阿爾卑斯山的如詩如畫,該曲也是史特勞斯最喜歡的作品。

《阿爾卑斯交響曲》編制龐大,且有許多特殊樂器,例如英國管、牛鈴等,動員的樂器家族也相當多。例如第三樂章〈登山〉由豎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加上銅管樂團演奏主要旋律;下一樂章〈進入森林〉又由弦樂加上圓號、長號擔任主要樂器,並有木管樂器與弦樂的對話。第六樂章〈瀑布〉以高音樂器、鐘琴的快音打造水勢的想像;下一樂章〈幻象〉則由雙簧管、英國管,與中提琴獨奏出優美的旋律,延續上一篇章的想像。

鐘琴是移調樂器。 (公有領域)

在經過了牧場、矮叢林與冰川後,終於到達山頂,此時,由長號先吹出引奏,雙簧管接著獨奏,再加上銅管,讓聽眾感受到山頂的雄偉。在俯瞰山頂景致後,木管與弦樂帶出〈起霧〉與〈太陽漸暗〉的氛圍。定音鼓、大鼓槌音象徵濃雲密佈,單簧管、英國管、長笛吹出快速而簡單的旋律,雙簧管、短笛的助陣,聽眾已然聽出大勢不妙、風雨交加,此段才是〈風暴前的寂靜〉。〈惡劣天氣、風暴、下山〉是本曲最長的段落,除了銅管樂器,管風琴、吹風機、雷鳴器演奏出在風暴之中的大自然。末尾,音量減弱,由小號、豎琴迎接〈日落〉的到來,再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夜晚華燈初上之美。

英國管比雙簧管音域低5度,適合夢幻的含蓄情調。其非管樂的基本樂器,也非出自英國,而是由原名Engellisches Horn(天使管)被後人簡化為English horn(英國管)。(公有領域)

該曲將在下半場演出,而上半場的重頭戲將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的《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由國台交首席張睿洲演出。張睿洲曾任高雄市交響樂團首席、長榮交響樂團、四川交響樂團客席首席,演奏足跡遍及台、日、韓、大陸與美加、俄、義、奧以及紐西蘭等地;林昭亮評他的音樂才華為後生豎立了優良典範,是台灣幸運之處。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除了在23日晚上七點半於台中中興堂演出之外,24日下午兩點半將在台南文化中心演出。票價自300元起,而為了鼓勵學生進場欣賞音樂會,國台交也提供100元「學生體驗票」進場體驗。

責任編輯:昌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