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有這麼一群記憶超人,只需要幾分鐘就能背會數十個單詞,實在令人驚嘆。那麼,他們超強的記憶力是與生俱來的呢,還是通過後天訓練獲取的?人們對此一直爭論不休。
康納德(Boris Nikolai Konrad)是一位記憶教練和競賽選手,曾憑藉在15分鐘內記住了201個名字和面孔而獲得了吉尼斯世界記錄,他將自己的成就歸功於記憶技巧的反復訓練。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也顯示,對記憶技巧的練習不僅能增強人的記憶力,而且還能改變大腦的工作方式。比如有一種古老的記憶策略叫「位置記憶法」,就是將處於思維歷程的關鍵點的重要信息視覺化。就像你想像中從家裡走到公園,然後在意識中又能原路返回,以找回你儲存的信息。
為了一探究竟,荷蘭拉德伯德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德萊斯勒(Martin Dresler)與康納德展開合作,從全球前50的記憶競賽選手中召集了23位年齡介於20~36歲之間的選手。科學家們分別掃瞄了他們處於放鬆狀態時以及在背72個單詞時的大腦狀態。
發表在《神經元》(Neuron)期刊上的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這些人的大腦結構與普通人並無差別,這讓德萊斯勒倍感意外。
面對72個單詞,這些記憶強人至少能記住70個,而對照組的普通人只能平均記住39個。不過,雖然他們大腦的結構與對照組類似,但其大腦掃瞄卻顯示出一種獨特的活動模式,大腦中涉及記憶和認知的區域更傾向於共同工作。
為探究位置記憶法的作用,研究者們將51位20多歲從未參加過記憶訓練的男士分為3組:第一組接受了位置記憶法的訓練,並參加為時6週、每天30分鐘的網上練習課程。第二組接受了同等時間長度的訓練,但只是做一些簡單的短期記憶遊戲,並未涉及任何記憶策略。第三組不接受任何訓練,僅參加大腦掃瞄和記憶測試。
6週後,第一組在記憶測試中成績明顯提高,能記住72個單詞中的62個,比6週前增加了36個。而另外兩組卻幾乎沒有任何進步。
此外,在記憶競賽選手的大腦中出現的腦部活動模式,也出現在了第一組成員的大腦中,即便當他們休息時也如此。這意味著,此種正確的記憶訓練可能給大腦帶來了持久的改變。
那麼,為什麼位置記憶法如此有效呢?該團隊的猜測是,或許將抽像的、無關聯的碎片信息變成一條道路上的路標後,人們就可以將導航和空間記憶技巧結合使用。
這樣看來,超強的記憶力不僅可以與生俱來,或許同樣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培養出來。◇
· 記憶力超群的老人 懂得3個秘訣
· 增強記憶力為時不晚 九個小改變促生神經元
· 別把「一心多用」當本事 實則損傷大腦效率低
責任編輯:朱涵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