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5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宜蘭報導)2018年3月間的台日相機奇緣,讓岳明國小一夕之間成名,躍上新聞版面。相機的兩年半奇幻漂流,牽引了台日250多公里的緣分,不過,這其實不只是巧合,也讓外界看到岳明國小推展海洋教育的多年努力;因為當初若非淨灘活動,學生也不可能撿到海漂相機。而在背後積極發展海洋教育、實驗教育的推手就是他-黃建榮校長。
岳明國小位於蘇澳鎮鄰近無尾港海邊的嶺腳地區,黃建榮96年到校,那時學生人數僅67人,有被裁併的危機,而後他戮力利用在地優勢,發展海洋教育,開設帆船課程,落實環境教育,根植品格教育等,讓學校化危機為轉機,學生從11年前的67人,逐步倍增到今年的125人,還有近9成來自學區外。
山海平原的交會的岳明國小,鄰近102公頃國家級無尾港溼地,只要走路幾分鐘就會到海邊。學校每半年會到無尾港海邊淨灘一次,透過淨灘,孩子會看到,為什麼海邊總有撿不完的垃圾?讓他們去思考,這些垃圾從哪裡來?會到哪裡去?讓他們看到感受到海洋受汙染的情形。讓孩子了解為甚麼要淨灘?透過淨灘、垃圾減量、減塑,讓孩子實際行動,來保護海洋。
除了3月27日的淨灘,先前,學校還推動「垃圾不落地」一周,全校在這個禮拜不收垃圾,目的是讓他們知道自己製造了多少垃圾,於是學生會自帶餐具去買早餐,不再用吸管,…「垃圾不落地」活動完,很多班級垃圾量大幅減少,一個班級甚至從原來的7.5公斤減為2點多公斤,成效甚好。孩子會自動自發去落實垃圾減量,減少使用塑膠袋等,包括校慶時他們會自備環保袋、自備盒子買東西。
鄉野長大的小孩
黃建榮從小在蘇澳馬賽鄉下長大,田野就是他們的大自然教室、遊戲場,他有個快樂的童年。家裡經營雨衣店,漁民工作或抓鰻苗都要穿雨衣。過年前的抓鰻苗期間,他家很熱鬧,常要忙到晚上11、12點。小時候他的生活跟漁民、漁村文化密切相關。
培育他不用課本教學能力-平等國小
童年接觸自然的經驗,促使他當上老師,也捨都市擇小山村,在陽明山邊的平等國小,待了11年。他79年考進去,台北市在80年開始實施田園小學實驗教育。在星期六還要上課的年代,台北市允許9所學校,週六課程學校自主,去做特色課程。那時黃建榮做很多鄉土調查、耆老訪談,編了很多文史課程、生態課程(做了3年生態調查),常常帶孩子出去。他不會照課本教,把相近單元融合在一起,再補充一些資料。把整個環境融入學習中。他們會去溪邊寫詩,因那裏常會起霧,甚至下雪。
在平等國小,孩子每天都會拿個東西、一種昆蟲來問他,這是甚麼?因為校外的大自然,就是學生最好的戶外教室。數學專業的他,還自己學習環境教育,到師大進修,也因為自己設計課程的經驗,讓他慢慢覺得,照課本教,會把孩子教笨,自己也會變笨,因為教育在生活中俯拾即是,師生都不該被課本綁住。
積極發展海洋教育 開設帆船課程
從山上學校,回到漁村。他在家鄉的馬賽國小待6年,再到岳明當校長,黃建榮96年到岳明國小,已近12個年頭。他用心治校,辦學績優,獲得國家諸多獎項的肯定。
剛回宜蘭,黃建榮就替無尾港社區設計課程,對在地海洋、濕地有些了解後,他一直思索,台灣是個海島國家,但台灣對海洋是畏懼、陌生、不了解的。雖然推海洋教育,但普遍卻對海洋無感,海洋教育相當抽象。不過,岳明這環境靠海,又有國家級的濕地(無尾港)在旁,有沒有可能讓孩子去真正接觸大海,而不只是在課本上而已?
95年,他在冬山河看到樂觀型(op)帆船,這是全世界的小孩都可玩的亞運項目。這運動需要駕馭無形的風,靠著滑輪與繩索去操控,觀察水流、地形,靠智慧,不是靠蠻力。玩的時候身體要跟船結合成一體,也逐漸領略,順風時容易翻船,反而在逆風前行時,你會集中精神,較不會翻船。沒風時要等待,要敬畏大海,學駕帆船可培養獨立人格,有太多的智慧跟人生哲學可去學習。
來岳明後,他想讓孩子藉由帆船來認識大海。97年引進了op帆船,先從社團、親子活動開始,再變成正式課程,納入體育課。3到6年級每個人都要上120節帆船課。因為我們是海洋之子,應該要學習帆船,你才有機會航向大海。
有了帆船課後發現孩子怕掉到水裡去,就在3年級同步推游泳課,而現在孩子一年級下學期就要開始學游泳。先讓小朋友玩水、親水、不怕水。平常都在冬山河練習帆船,發現有機會上帆船航向大海的,能力要很好,技巧要更高,膽識要更大,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過浪到海上去。所以再推趴浪(衝浪)。趴浪很容易入門,給孩子一塊板,就可以駕馭海浪,去感受海浪、體會海流的脈動。四年級開始每個人都會上趴浪。五年級學浮潛,去豆腐岬了解珊瑚礁很棒的生態。六年級多了一個獨木舟。六年級的學生,花了一年做了兩艘船,六月份他們會駕獨木舟從豆腐岬開到東澳灣,再到烏岩角過夜。所以帆船是最主要的課程,因著孩子的需要,一年級學游泳、三年級學帆船、四年級學趴浪、五年級學浮潛、六年級學獨木舟。這些課程都是海洋教育,主要目的讓孩子能親海,認識海洋,知道海洋的海流,進一步接觸到海洋的垃圾問題。
像這次航向藍海活動及六月份的獨木舟航向東澳灣,也都會做海洋表面垃圾的調查。孩子從親海→知海→愛海→航海,低年級先親近、認識海洋,長大就自然而然懂得保護海洋,並勇於航向海洋,才是一個完整的海洋教育。和大海做好朋友,許多岳明學生最愛這個「招牌課程」-帆船課。另外牽罟、淨灘、海洋垃圾調查都算海洋課程。最近幾年岳明更積極與日本石垣島學校做教育交流。
岳明國小跳脫傳統制式學習,引進海洋教育、山野教育、食農教育(學田米),花東單車畢業之旅等,不斷隨孩子需要做修正,在實驗教育路上不斷創新,堅持不懈,讓孩子喜歡學習。
永續校園環境教育
他在馬賽國小時就推永續校園,意義是要把整個校園都當成永續校園的大教室,讓學校能永續發展下去,教育部從2001年開始推永續校園改造計畫,至今依舊持續,這是教育部最長的一個計劃。教育部甚至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去做簡報,讓國際都看到台灣永續校園成效。而岳明,應是這項計畫爭取到最多經費的學校,走訪岳明校園,就會發現處處是綠能措施:包括太陽能板、風力發電。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統做校園澆灌或沖馬桶、水源涵養問題,低碳教室、生態池、永續生活體驗基地的時空部落,改善了所有教室的開窗,改成推窗,讓其通風、採光更好。
改制成公辦民營
岳明國小在實驗教育三法上路後,於2016年8月,正式改制為公辦民營學校。公辦民營可以12年一貫,學校能一路發展到高中。連結在地,從生活出發,岳明國小讓學生愛上學習,也讓人見識到小校實驗教育的魅力。
黃建榮校長將畢生心力奉獻於岳明國小,他希望能培育孩子健全人格,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活用知識,讓社會更美好。他期許每個岳明的孩子都能有個快樂的童年,期盼岳明國小能讓每個生命都不一樣,活出自己的精采!
責任編輯:曉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