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5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報導)現代人因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問題,不僅三高族群逐年攀升,連脂肪肝也已成為國民病之一。
2018年「國人脂肪肝認知與外食行為」調查發現,近4成脂肪肝患者,三餐多以外食為主,其中最常吃的食物,以油膩、高熱量便當」占比最高,且偏愛火鍋、炒飯、炒麵。
醫師表示,脂肪肝若不控制,除了肝功能下降外,得到糖尿病是一般人的1.6倍,心血管疾病更高達2倍,也有罹患肝癌風險。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明順說,肝臟是脂肪代謝的重要器官,負責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運輸,一旦肝臟受損,將導致脂質在肝細胞內異常的代謝及屯積。
他表示,常吃高糖高油食物、缺乏運動是導致脂肪肝的主因,若未積極控制脂肪肝,可能導致糖尿病、脂肪性肝炎及肝纖維化、肝硬化,嚴重點有肝癌風險。門診曾收治一名國小一年級學童,平日喜歡吃甜食、含糖飲料、速食等,身高125公分,體重飆破40公斤,一次腹痛就醫,才意外發現已經罹患中度脂肪肝。
值得注意的是,瘦子也有可能罹患脂肪肝,一名32歲女子因工作飲食不正常,常喝珍奶充飢,晚餐只吃水果,健檢發現竟然有脂肪肝問題。吳明順解釋,晚餐只吃水果,以為天然食物最健康,水果甜份實在太高了,攝取過多果糖,吃了又不運動,以致果糖累積在肝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脂肪肝,糖化血色素也偏高。
吳明順強調,「糖尿病與脂肪肝可說是難兄難弟」,每10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7、8人脂肪肝,長期血糖控制欠佳,體內對糖的利用出現障礙,而需要由脂肪代謝提供能量,肝臟經大量合成、儲存甘油三酯,形成脂肪肝,建議透過運動及飲食控制,來改善脂肪肝。
營養師蔡儀冠表示,平常若無法避免外食,脂肪肝患者應多選青菜類搭配,飯後也可多補充水果。青菜可多攝取黃綠色蔬菜,如菠菜、南瓜、小白菜、青椒、秋葵 、芥菜、豌豆等,增加膳食纖維,肉類以低脂白肉取代,像是雞胸肉、魚肉,同時也是低脂肪蛋白質的優良來源,另外褐藻類如昆布、海帶也屬於高纖維、低熱量食物。
她強調,飲食控制是預防、改善脂肪肝的主要方法,自己煮飯時,應以水拌炒來降低油量,澱粉也不宜太多,多吃蔬菜水果,吃飯時,應維持青菜、肉類、澱粉的進食順序。
萬芳醫院透過人體臨床試驗,發現褐藻萃取物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主因是褐藻內含有藻褐素,可有效降低肝指數,研究日前發表於台灣消化系醫學會。蔡儀冠說,褐藻中的「藻褐素」屬於類胡蘿蔔素,是很好的抗氧化物質,可協助抵抗自由基,過去在動物試驗中便發現可調節血糖甚至修復受損的胰島細胞,對於脂肪肝患者,是不錯的選擇。
完整影片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