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古代「電影」是指什麼

作者:杜若

電影,通常被認為是現代科技的産物。在當前,電影匯集了表演、視覺和藝術創作,是一項興盛的娛樂産業。電影藝術風靡全球,老少皆宜。

1888年10月14日,法國人路易斯.普林斯使用改進版單鏡頭攝影機(MkII)拍攝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該片約2秒長,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收錄為已知最早的電影。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短片《朗德海花園場景》法語:Une scène au jardin de Roundhay)(公有領域)

1896年8月11日,電影傳入中國上海。人們看到這種活動影像,就想到了一閃而過的電光,於是開始稱之為「電光影戲」。1905年6月16日,天津《大公報》刊登了一則英商快利洋行的廣告《活動電光影戲出售》,文中寫道:「茲由外洋運到新式電影機器一副……」據說,這是中文文獻中第一次以「電影」稱呼「活動電光影戲」。由此「電影」一詞慢慢普及。

有「電影之父」之稱的法國人路易斯.普林斯。(公有領域)

其實,在中國古代,就已經出現「電影」一詞。

周文王、周武王的軍師姜子牙撰寫的兵法《六韜》,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書中探討各種古代軍政議題,並以周武王提問、姜太公回答的形式呈現。

明‧戴進《渭濱垂釣圖》描繪周文王前去拜訪隱居垂釣於渭水之濱的姜子牙。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書中寫到,周武王向姜子牙詢問,君王興兵作戰,軍隊的武器裝備和攻城器械,在種類和數量上有哪些標準?姜子牙就為武王講解了各種戰車的功能。

《虎韜.軍用》篇中有載:「大黃參連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強弩矛戟為翼,飛鳧、電影自副;飛鳧赤莖白羽,以銅為首;電影青莖赤羽,以鐵為首。」

文中提及到的「大黃」是一種強弩的名稱,「參連弩」是能連續擊發的強弩,「扶胥」是戰車的別名,「大黃參連弩大扶胥」指的是裝備有大黃參連弩的大型戰車,專門用於攻破堅陣,擊敗強敵。

這種戰車由武技高強的戰士使用強弩、矛、戟在戰車兩旁作護衛,戰車上附設名為「飛鳧」和「電影」的兩種軍用旗幟。

「飛鳧」是用紅色的旗竿、白色的羽毛製作的,用青銅做旗竿頭;「電影」則是用青色的旗竿、紅色的羽毛製作的,用鐵做旗竿頭。

古代「電影」一詞本是作戰時助振士氣的旗幟。圖為無名氏《緙絲銅柱銘勳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這是「電影」一詞的最早出處,它本是作戰時助振士氣的旗幟,和現代有娛樂功能的「電影」完全不是一回事。

「電影」一詞穿梭數千年,從戰場躍身到娛樂圈,這演變還真令人訝異!@*#

責任編輯: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