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美國教育

左翼教材侵蝕校園 更多美國學生在家唸書

左翼和進步派宣揚同性戀和性別取向個人化的教材侵占校園,如今更多美國父母為孩子選擇在家上學。他們認為這樣做不僅能使孩子接受正統教育及價值觀,還能因材施教,讓個性化的教學方式發揮孩子的學習潛質。(JIM WATSON/AFP/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8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硯綜合報導)左翼和進步派宣揚同性戀和性別取向個人化(Self-Identity on gender)的教材侵蝕美國校園,如今更多美國父母為孩子選擇在家上學(home schooling)。他們認為這樣做既能使孩子接受正統教育及價值觀,又能因材施教,讓個性化的教學方式發揮孩子的學習潛質。

據美國亞裔權利協會(Asian American Rights Associatioin)公布的消息,華盛頓州金郡(King County)即將為當地中小學生執行州教育部門在2016年推出的健康及性別教育最新教材。持傳統教育觀的家長對其中的內容感到不滿、擔憂和氣憤,認為教材的編寫再次被極左派和進步派勢力嚴重影響,實則是對孩子們的精神污染。

這些家長表示,2016年奧巴馬政府實施「變性人如廁令」後,不僅大漲同性戀和變性人的妖風,還允許這種極端變異的觀念進入校園,污染純真的孩子們。

左派宣傳同性戀 毒害學生

華州金郡的部分家長說,編寫新教材的所謂公共衛生專家不具備兒童心理和教育學的直接背景,所以很多內容「一步到位」,讓家長們看了咋舌的內容卻將出現在小學生的課本中。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專家」有很多是極左「官員」,曾有推動郡內毒品注射點的前科。

這些家長在參加了5月初的新教材研討會後說,新標準將性別教育的開始時間提前到小學四年級(10歲),但其中部分內容不適合懵懵懂懂的低齡學生接觸。更令家長不滿的是新標準將「性別取向自由」寫入教材,也就是告訴孩子們可以自我判斷他/她屬於哪個性別,而不是根據生理特徵和基本常識做出判斷。

新教材提出,學生對性別的認定不必再依據其生理和外部性徵,而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來斷定,即Robert Stoller那套理論。更可怕的是,為了推行LGBTQ(同性戀)時髦的輿論引導,編寫新教材的「公共健康專家」們力推從孩子不到10歲就可以接受各種性別教育。家長們驚呼,這個階段正好在青春期開始之前,會造成很多孩子不好意思和家長討論這個話題,則全憑教材的洗腦和自己的「盲人摸象」。

例如,孩子未體會到荷爾蒙的變化時,被動接受性別健康教育會讓他們誤以為「我最好的朋友是另一個女孩,我一點都不喜歡跟男生玩,所以我是女同性戀」;「我喜歡跟女生玩,也喜歡跟男生玩,我覺得我的男孩女孩好朋友們都好看,所以我其實是雙性戀」;「姐姐的裙子好漂亮,我好喜歡,所以我其實不是男孩,而是女孩」!

更有甚者,新的性別教育教材赫然將人的性別分成了10種之多。除了正常的男性、女性外,還列出:男同性戀、女同性戀、變性人、雙性戀和Gender Fluid(非固定性別)等概念。

新的教學標準還舉例說,一個8年級的黑人學生不能認定自己是男同性戀,還是變性人,這使他困惑,該怎麼辦?答案是,他的任何一個想法都會得到家長、朋友和學校的性別組織的支持。也就是說,所有人都順著他的「感覺」走,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負責而真實地對他說一句:「再好好想想,你其實根本不是自己想像出來的變性人或同性戀?」

許多家長相信,華盛頓州編寫的健康和性別教育新標準嚴重受到極左派和進步派的污染,為這項本來就敏感的教育話題增添了更多風險和隱患,而其傷害的對象卻是最需要保護的未成年人。

在家讀書的美國孩子逐年增加

鑑於美國公立校存在的一些問題, 川普政府的保守派教育部長德沃斯(Betsy DeVos)主張和推行「擇校權」的政策,為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上,提供更多的可能。為此,政府增加了「教育卷」的補給,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學費補助,使他們也能選擇去私立校或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s)讀書。

同時,選擇家庭學校的美國家長也越來越多。

據《商業內幕》報導,美國教育數據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2012年在家上學的美國孩子人數達到180萬。之後這個數字以每年3%到8%的比例續增。截至2017年1月,這個人數達到約350萬,遠高於在特許校(Charter Schools)就讀的250萬學生數量。

美國家庭學校出現於幾百年前。那時美國還鮮少有公立校,只有私塾式教育。之後,家庭學校逐漸從私塾中起步,並在過去的40年獲得迅速發展。

支持家庭學校的人認為,這種方式可以避免校園凌霸、有助展開個性化教育、注重品德教育和提供來自宗教的道德教育等。報導說,64%選擇在家教學的家長表示,能夠給予孩子宗教方面的內容是他們選擇該教學方式的首要原因,從而使孩子避免受到左翼思潮為校園帶來的精神污染。

美國富翁比爾.蓋茨近日發布博文說,研究顯示個性化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孩子在閱讀和數學方面的成績。

同時,反對者的主要理由是在家教學使孩子缺乏社交活動,影響其在社交和溝通方面的發展。但反對者也看到,近30多年來,互聯網的發展使在家學習的孩子更容易聯繫和互動,從而大大降低了缺乏社交能力的風險。此外,許多家長為孩子們定期組織團體活動,如郊遊、體育運動、參觀博物館等,使在家學習的孩子不僅沒有孤獨感,反而提升了他們開放和包容的心態。

更多大學生來自家庭學校

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來自家庭學校的學生中,67%的人最終完成了4年大學學業;在公立校中,這個比例為59%;在天主教學校和私立校中,這個比例分別為54%和51%。

《商業內容》文章說,隨著網絡教學和教材的不斷增多,家長們為孩子選擇在家上學的可能變得更容易。

哈佛大學二年級女生迪克森(Claire Dickson)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一直在家讀書。她說:「家庭學校培養了我具有開放的思考方式」,也使她擁有樂於探索的心態。#

責任編輯:李緣